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关外遗存是夏商考古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由于发掘原因导致晚期地层中混入早期遗物,因此研究者在判断该遗存的年代、属性、来源时产生了诸多分歧,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称谓。这些分歧出现的原因除了与发掘资料的解读不同外,还受制于研究者对商文化和先商文化如何界定、商文化来源于哪里、夏商如何分界和夏、商文化是否同源等问题的认知差异。分歧也暴露出考古学概念使用中的混乱和考古学基本方法与理论存在的局限性。研究者在考古发掘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阐释过程中尽可能遵守表述规范,并结合更多的科学手段进行理论创新,以突破研究因素复杂考古学对象时所面临的囧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偃师商城出土铜器及冶铸遗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分析两个方面,探讨了偃师商城遗址铜器合金配比情况、制作技术特点以及矿料来源等相关问题。金相组织分析显示这些铜器仍然以铸造成形为主,但工匠已经掌握了多种冷热加工技术,锻造样品组织均匀,此时已有较成熟的锻造工艺。容器都是铸造成形的,但工具及兵器制作选择并没有显示出规律性,铸、锻皆有,可能尚未形成对某一类产品的固定加工模式。合金技术分析显示偃师商城遗址继承了二里头时期工具兵器重锡的配比技术,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改善。冶铸遗物分析显示偃师商城遗址存在铸铜行为,小件铜器在本地制作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2007年,在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附近发掘了三座战国早、中期的墓葬。这三座墓东西并列,有可能属于同一家族墓。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式,葬具皆为一椁一棺。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少量铜兵器、石器、蚌器。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汉魏故城所在区域东周时期的城市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为了解在洛阳汉魏故城北魏宫城阊阖门附近勘探墓葬的时代、保存状况以及与城址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对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175为西周晚期墓葬。该墓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一棺一椁,出有铜器、陶器、石器、蚌器等遗物56件(组)。以该墓为代表的西周晚期遗存的发现,为了解汉魏故城西周遗存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二里头遗址于1959年发现,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要内涵,包括二里冈文化的重要遗址,至今已发现包含10余座大型建筑基址和制骨作坊的宫城,拥有青铜器作坊、绿松石作坊等以及祭祀坑、墓葬、灰坑、窑址  相似文献   
6.
2021—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对偃师商城遗址Ⅲ号基址群开展了系列勘探与发掘,确认了该基址群内建筑基址的空间关系;探明了建筑基址的形制、规模和存续年代;证实该基址群外围没有围护设施。为该区域功能的深入探讨和偃师商城遗址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40年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对偃师商城的形制、布局、年代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结合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历程,从文化因素、聚落、城市和文化遗产等视角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初步综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能够促进探索未知,解释本源,做好发掘、整理和阐释,搞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区的十座陶窑及与之共存的其他遗迹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遗存中发现的残次陶片的器类与数量的统计分析,讨论陶窑的主烧产品和辅烧产品。偃师商城3段和4段时,陶窑集中分布于作坊区的东侧,主烧商品为单一器类;5段时,陶窑集中分布于作坊区西侧,主烧产品转变为多种器类。陶窑以生产泥质陶器为主,主烧产品为盆、鬲和大口尊,此三者为偃师商城居民主要使用的日用陶器。制陶作坊区的规划和布局处于偃师商城城市建设的整体统筹之下,是商城东北部手工业区的组成部分。偃师商城遗址的制陶作坊为高度专业化的综合性附庸型手工业作坊,主要使用时间为4段和5段,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同时也生产葬器、高等级陶礼器等物品,以满足城内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