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光《渔闲小志》系清代孤本乡镇志书,学人罕见。该志叙述简洁扼要,文笔生动凝练,编次行文颇有章法,注重撰述体例,颇具宋元志书的遗风。本文对该志的编纂者、编纂特色以及文献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这部志书对于研究清代江南历史以及人文风俗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实践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需要尚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抓建设、抓管理,进一步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叶家山西周墓地共发现墓葬65座和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玉器等遗物700余件套,其中部分铜器上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据器物形制和铜器铭文,该墓地是西周早期曾侯的家族墓地。这对研究汉东西周早期曾鄂、曾楚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拜见岷江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美妙歌曲打动的不是耳朵而是心灵。“小路盘盘绕山岗,车儿载我向岷江,好似情人久离别。今日又回到你的身旁,……这里比梦境还要美。秀丽的岷江轻轻流淌。”这舒缓优美的歌声使我在幽幽冥冥中做了许多关于岷江的梦,它伴随着我从童年、少年一直到青年,我才有缘第一次拜见了心仪已久的岷江。 面对着这恣意挥洒的大江,我惊骇不已,它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淡雅清丽、轻柔温婉,而是山崩地裂般激荡与粗犷,桀骜不驯、声震山谷,这条亘古不废的岷江每年流量达九百亿立方米,它穿过川西北海拔四千多米的脊顶,浇灌着肥沃的四…  相似文献   
5.
正新修《宿迁市宿豫志》历时八年,终于出版。面对这样一部皇皇巨册,令人不由惊叹编纂者的辛苦不同寻常,内心不禁生起一股由衷敬佩之情。出于对文献的敬畏,笔者不敢奢谈志书评论,仅以阅读这部志书的一些粗浅感受和不成熟想法见呈,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有益启示。一《宿豫志》是一部通贯古今的地方志书,其精要在于一个"通"字。从远古文化发展而来,一路走到21世纪,数千年的时空发展跨度、社会历史文化的沉积,不仅造就了宿豫灿烂的城市文明,更加在其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园林工程的关注提升。武汉市为了顺应国家要求,不断新建、优化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加。但由于园林工程具有复杂性、施工对象不稳定性,给园林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基本方法,进而分析项目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凯 《文史天地》2014,(6):33-36
正传奇人生龚饮冰(1896—1976年),湖南长沙人,曾用名龚再僧、龚泽鸿,化名张若臣。湖南大学法政专科毕业,早年从事新闻工作。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后,随中共中央机关迁上海,任中央主管会计、巡视员。1928年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1929年随邓小平去广西组织武装起义。1930年被派往山东,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之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长期潜伏,在党的交通、通  相似文献   
8.
夏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大悟县高店乡夏河村,2008年11月~12月,为配合郑(州)武(汉)高速铁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和房址,出土器物有鼎、钵、高领罐、缸、擂钵等。西周时期遗迹多为灰坑、烧土堆积和房址,从鬲、罐、盂、豆等器物组合和形态来看,相当于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9.
明代永乐十年《修志凡例》和永乐十六年《纂修志书凡例》是方志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是明代地方志编修定型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两则"永乐凡例"为研究对象,从"设定志书的门类篇目"、"志书类目与记载要素的损益"、"志书资料选取标准的规定"三个方面,对之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并探讨其特点及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仓修良新著《方志学通论》(增订本),全面展现了著者的方志学研究体系,对于当前方志学科建设的深化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解读这部方志学科的经典之作,从方志发展史的建构、章学诚方志理论评析、方志批评学研究、胡乔木方志理论以及治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五个方面,总结和阐述了该书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