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制瓷史上,清代康熙年间的瓷器无论从形制、胎骨、胎釉、花色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繁荣。而随着康熙年间制瓷业的大发展,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提高,各种形制的瓷器也随之孕育而生,且瓷器造型准确、规范,成品率较高,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更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康熙时期将不同单体和不同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成型工艺推向了高峰,套杯便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诞生。  相似文献   
2.
葛金根 《收藏家》2014,(11):21-28
嘉兴沈曾植子培先生,博通万卷,学思活动庞大深几,尤长于史学,深于地学,邃于律学,精于佛学,湛于诗学,卓于书学,复擅倚声,乃道成以降学界之魁斗。沈曾植一生著述宏富,而刊刻者少。其词稿,手定者四种,有《倭词》一卷、《海日楼馀音》一卷、《东轩语业》一卷、《曼陀罗寐词》一卷。朱孝臧古微将以上四种删定而统题为《曼陀罗寐词》,不分卷,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十三年(1918)排印行世,录词105首。  相似文献   
3.
马家浜文化玉玦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玦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具有完整器形的非生产用的第一种玉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区域,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史前玉文化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玉器工艺最为精湛与辉煌的区域。开本区域史前文化之先的马家浜文化的用玉,自然对研究这种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启示作用。近50年来,马家浜文化的发现获得重大收获,有关玉玦的信息也逐渐丰富。本文试图结合考古资料对出土玉玦比较进行分类分型,通过玉玦的出土位置分析其使用功能,从而对马家浜文化玉玦作一些基础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葛金根 《收藏家》2010,(2):31-36
自东汉“白马驮经”佛教从西域天竺传入中国,经长期弘传,逐步成为我国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泛的宗教。佛教的传入与迅速流布,最初是以“设像传道”为基本手段的,让人顶礼膜拜的佛教造像,便于系念观想的佛教绘画一一应运而生。故佛教在中国又被称为“像教”,反映了许多人是通过“像”来接受并认识佛教的。  相似文献   
5.
"潮妈"是一位亲戚,按辈分应该叫表姨。因为我们都离开老家,住在现在生活的城市,因此和她家来往比较多。这位表姨素来以对孩子开明、乐于接受新思维而闻名,我们这些小辈背地里都喊她"潮妈"。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研究一种物理杀虫方法,由自动控制端、工作程序执行端、程序转换端组成门电路,采用程序自动控制对1.25m3真空容器抽真空,真空度达666.7Pa,充氮保压60h.试验表明既能杀死各种害虫的虫种与虫态,又对文物、档案、图书的纸张、字迹无不良影响.无毒物理杀虫方法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设备成套、实用性强、程序控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为文物、档案、图书部门提供新型的杀虫设备。  相似文献   
7.
葛金根 《收藏家》2013,(11):35-43
书信作为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旧时交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探讨学问、传递信息等最普遍的方式。寐叟哲嗣慈护先生捐赠给嘉兴博物馆的沈曾植遗物中,不少为友朋致沈曾植的信札。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盦,晚号寐叟,别号甚多,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署布政使、护理巡抚。宣统二年(1910年)乞休归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隐栖上海。其学问精博,识见雄伟,为世所共仰。  相似文献   
8.
唐荣尧  范书财 《中华遗产》2009,(10):131-145
如果说佛教石窟进入中国是一场诗意而久远的旅途,那么,克孜尔石窟就是这场旅途的零公里界桩处,也是最古老、最初始的中国佛教文化宫殿。这里的石窟艺术既承接了来自印度石窟的原始风味,也带有明显的希腊化的佛教艺术痕迹,更是印度佛教石窟进入中国内地的“二传手”。克孜尔千佛洞,是佛教石窟东渐的最早见证。  相似文献   
9.
邱进财 《神州》2013,(24):216-216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如何塑造好剧中的每个人物,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浸润真情的抒情表演让人一看就永铭心怀,而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造的表演让人觉得乏味索然。黄佐临大师曾说:“不像不成戏,太象不成艺;悟得情与理,是戏也是艺”。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演员在塑造每一个舞台人物时,要尽力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用心去雕塑每一个剧中人物,通过多种表演载体、手段、程式和自身感悟,以及充分利用虚拟的舞台时空,去正确塑造每一个剧中人物。产生完美的舞台艺术效果,去感化和震撼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10.
葛金根 《收藏家》2010,(9):46-52
嘉兴博物馆藏《寐叟赤椟册》,乃20世纪60年代干嘉兴古旧书店所得。该册内收六通信札,托裱折迭成册,册页纵33.2厘米、横22厘米,用硬纸板包花缎夹护,题签“寐叟赤椟”,署“樊粼壬寅夏日”。寐叟即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