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河曲坪头遗址前后两期房址的建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史前晋西北地区窑洞式建筑在窑跨、门洞处理、防潮技术、白灰烧制及涂抹技术、火塘周边装饰手法等建筑技术方面的承袭发展。通过对房址进行建筑力学分析,得出史前晋西北先民对黄土窑洞结构力学的稳定性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最后对房址白灰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碳十四测年,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后期房址白灰烧制技术比前期提高;碳十四测年显示:前期房址距今3835±25年,后期房址距今3535~3715年。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坪头遗址出土的龙山时期的陶器以及制陶原料中的粘土原料的种类和来源进行相关探讨,利用ICP-OES对出土的陶器、坯料,以及遗址附近采集的土样进行了化学成分测试,并使用SPSS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降维处理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坪头遗址不同质地的陶器陶土原料相同,只是在钙含量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制作陶器所用的粘土原料很可能取自附近的红色古土壤层。该遗址是古人在当地制作陶器的一个场所。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山西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村民反映在古竹林寺旧址上发现佛教造像,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得悉消息后赶赴现场,清理发掘出佛教遗物4件,分别为两尊胁侍菩萨、一尊弟子及一个佛座,质地俱为汉白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宁武县博物馆收藏有一通带有东魏武定六年题记的佛教造像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西三处先秦遗址出土绿松石制品产源特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绿松石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就被人们垂青,在人类装饰品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山西省襄汾陶寺、临汾下靳、定襄中霍三处遗址选取的22件绿松石制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铅锶同位素组成、物相结构等检测分析,以期解读其背后隐藏的产源特征信号,探索早期山西先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获取绿  相似文献   
6.
2000年8月,忻州市物管理处配合韩府(韩家楼——府谷)公路建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时,在保德县东关镇城内村砖厂发现一批失掉原位埋藏的石刻。根据形制和雕刻内容推测,一部分出自地面墓冢前,一部分出自(地下)墓葬内。现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做好抢救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对考古发掘的河曲坪头遗址房址进行保护,采取了千斤顶升降、滚动轴使切割块发生位移等先进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切割而造成的文物破坏,最终顺利完成了出土房址的搬迁保护工作。同时对搬迁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讨论,所用的方法可为今后同类性质的文物保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霍墓地出土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青铜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探讨该时期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该墓地出土青铜器所包含的科学信息,对该墓地出土17件铜器的37个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有热锻、热锻后冷加工等;其合金成分有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两种,铜锡二元合金全部用于制作工具,铜锡铅三元合金用于制造容器。这显示中霍墓地铜器的合金成分和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表明制作者已经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冶金术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有较大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2月5月,山西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村民反映在石竹林寺旧址上发现佛教造像,忻州市物管理处得悉消息后赶赴现场,清理发掘出佛教遗物4件,分别为两尊胁侍菩萨、一尊弟子及一个佛座,质地俱为汉白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