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茶具     
郭丹英 《收藏家》2020,(10):19-28
漆树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而漆器则是人类与大自然协手共创的杰作。早在7000多年以前,余姚河姆渡的先民就发现了漆树受伤后流出的汁液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和防腐力的特点,制作出原始的涂漆木碗,薄薄一层生漆却改变了木碗易烂的缺陷,这是一项伟大的技术创举。此后,随着人类对漆器制作技艺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茶壶套,今人听到这词颇感陌生,不知其为何物?但对于明、清两朝的人们,特别是南方人来说,这只是寻常日用之物。在保温胆瓶(约19世纪末才出现)大规模应用之前,人们通常采用物理法保温茶水,三百多年前的人们发现在茶壶外面加个套子,并在夹层内填充丝、绒、棉、布、絮等保暖物,或者在茶壶下面加上炭火,可以让茶水持续保温一段时间,确保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壶主人随时可以喝到一壶热腾腾的茶水。  相似文献   
3.
茶铫     
郭丹英 《收藏家》2011,(11):71-75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洪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以上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后人形象地称之为宝塔诗。茶诗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也非常熨贴,寥寥41个字,却传递给我们许多唐代茶器及饮茶文化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4.
茶铛     
郭丹英 《收藏家》2012,(7):80-82
当今许多古代茶器收藏者及研究者,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茶壶、茶碗(茶盏、茶杯)、盖碗及茶叶罐等茶器上,对历代饮茶方式演变有所了解者会相对深入一些,知道唐宋时期的茶器还包括茶釜、茶炉、茶盒、汤瓶、茶匙等。但是,对茶铛的研究却几乎空白。  相似文献   
5.
郭丹英 《收藏家》2015,(2):61-66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国茶叶输入英国,茶叶成为商人、贵族等上流社会消费的奢侈品。伴随着茶叶的消费,英国人对中国茶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景德镇瓷茶具和宜兴紫砂茶具与茶叶一起,一路漂洋过海到达英国,成为贵族茶桌上的主角。在这些外销茶具中,有一类漂亮的茶叶盒尤其得到女主人的青睐,且每件茶盒都配上精致的小锁,钥匙只掌握在女主人手中,那就是产于中  相似文献   
6.
茶匙     
郭丹英  陈钢 《收藏家》2009,(5):43-46
在我国茶具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一些非常特殊的茶具,但随着历代饮茶方式的改变,其实用功能慢慢消失,最后变成后人观赏及收藏的物件。  相似文献   
7.
茶鍑     
郭丹英  陈钢 《收藏家》2009,(9):53-56
“三月三日,上巳契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拔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  相似文献   
8.
郭丹英 《收藏家》2011,(9):68-72
元代由蒙古人统治,酒文化发达,但饮茶也盛行,其茶具自有特点。元代枢府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瓷器品种,其色白中带青,呈失透状,极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  相似文献   
9.
秘色瓷新考     
“秘色瓷”的名称反映了窑工追求“千峰翠色”的艰难过程,其产品是上林湖地区贡窑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改变了全国制瓷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郭丹英  陈钢 《收藏家》2014,(5):15-22
<正>五千多年的饮茶史,茶叶从最初的药用、食用发展为饮用,饮用又经历了煮(煎)饮到点饮进而发展到瀹泡的演进过程。无论哪种饮用方式,茶叶的存放需要相应的容器,茶叶贮藏和包装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过程。马未都对容器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实际上都是容器的革命"。茶盒,作为储存茶的容器,其在中国饮茶文明史上的作用亦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