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对冯道的评价看宋代气节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介绍冯道其人入手 ,分析了五代至北宋时期对其评价的变化过程 ,指出这一过程也正是北宋气节观内涵发生变化的过程。“气节”作为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原始儒家的气节表现在忠于“道”。从秦汉到五代 ,士大夫基本上仍持原始儒家“从道不从君”的气节观。这种观念在宋初的延续不仅反映在当时人对冯道的评价上 ,还表现在宋初两位最受称誉的宰相———赵普和王旦 ,都被后人认为是“类冯道”。而到了北宋以后 ,法家的“忠臣”概念被纳入了儒家的“气节”范畴 ,“死事一主”的忠节几乎完全等同于气节 ,成为臧否人物的绝对标准。由此 ,不仅对冯道的评价已成定论 ,而且如何评价冯道 ,也成为士大夫是否有气节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进行的全面改革,范围很广,措施极多。历来学者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上,论述已颇详备;唯有熙宁三年(1070年)开始推行的“重禄法”,尚未受到普遍重视,鲜有全面专门的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