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锋 《沧桑》2008,(5):201-202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作了初步研究:第一,对先秦谣的句式做了整体的观照分析;第二,考察了先秦谣纂辑的情况;第三,从先秦谣的内容方面大致把其分为赞颂谣、讽刺谣和谶谣,并对每一类进行具体的分析;第四,阐述一下谣的作用,尤其是先秦谶谣的作用;第五,把歌与谣做一个对比,从而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伏知道是南朝陈时人,其《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几乎全用隔句对,句型模式以四四式为主,用典尤其多,同时也具有轻倩和重气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锋 《神州民俗》2009,(10):77-78,87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取士制度,自隋唐发轫以来,在长达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对中国社会结构、国家管理、官吏体系、人才选拔、教育发展、文化传承促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影响。科举制度自上世纪初以来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判,被视为扼杀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本世纪初后,不少学者也开始为科举制度“呜冤叫屈”。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褒贬进行反思与辨析。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的安全感研究:基于地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空间的基本需求,安全感则反映了人们希望免于危险的主观感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地点的安全感研究成为社会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议题,学者们重视探索地点的物理、社会-文化环境特征与人的安全需求、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地点理论开展安全感研究,一方面倡导建构具有情感、价值、意义的安全地点,另一方面为预防犯罪的跨学科安全空间综合研究提供了平台,促使人文地理学通过整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完善社会-生活空间理论,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本文通过回顾地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犯罪地理与安全感的主要研究成果,梳理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兴趣及其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文地理学基于地点理论研究安全感的主要方向及趋势,旨在建构基于地点理论的安全地理学研究框架,为人文地理学社会-生活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锋 《南京史志》2010,(7):19-19
小园幽径,手握书卷,口品香茗,秋叶纷飞,漫步于花草丛中,这样的生活,不是十分富有诗意吗?  相似文献   
6.
赵锋 《神州》2020,(6):69-69
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将平面设计教学作为其重点学科教学内容之一。因而在PS平面设计教学中,利用文字设计构成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占比非常大。该部分内容是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对文字的抽象设计将具象化,实现深层次理解。所以,PS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运用文字构成艺术来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对PS平面设计教学中对文字构成艺术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还对PS软件和PS平面设计的相关内容给出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