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县赵王庙摩崖造像是有明确纪年的隋代佛教造像遗迹,由于地处偏僻,过去鲜为人知。本文作者对赵王庙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造像题材、造像题记、造像风格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赵王庙摩崖造像的发现,为研究隋代佛教信仰、佛教组织以及进一步研究邺下佛教和响堂山石窟又补充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的响堂山石窟是我国最早开始大面积摩崖刻经的石窟寺。本文在掌握大量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介绍了南、北响堂寺刻经的分布概况及刻经内容,结合有关碑记、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对刻经的背景、年代及传播作了分析考证,并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响堂山刻经的成就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响堂新发现的纪年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春,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为配合南响堂石窟区靠山阁后迁工程,清理了第1窟、第2窟门前的堆积物,出土了大批的佛教造像残体。同时,在第2窟洞门外的左右侧发现了一通碑刻,即本文将介绍的《滏山石窟之碑》(以下简称《滏碑》),这是响堂山石窟目前发现的唯一有详细开凿纪年的碑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常乐寺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东鼓山脚下,为著名的北响堂后密附属建筑。始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551—559),其后历代兴盛不衰。1947年被毁。现仅存白塔及废墟。 1960年以来,常乐寺遗址不断出土石刻造像,1979年,邯郸市及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联合进行了清理,出土了大批唐代造像残体。其后几年仍断断续续有造像出土,其中不乏成型之作。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档案队伍建设要从四方面入手,即自我认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6.
邺城地区新发现的慧光法师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慧光法师为北朝晚期著名的佛门领袖,对于慧光的成就和地位学术界早有定论,但其生卒年代一直未能弄清。新发现的《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出土于河南安阳(古邺城西南)附近, 墓志详细记录了慧光法师的生平。志载,慧光生于北魏献文帝皇兴二年(468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随父亲到洛阳,同年夏末出家;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在邺城大觉寺卒世,享年70 岁,迁窆于西门豹祠之西南。  相似文献   
7.
从文献资料论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响堂山北朝时期的石窟共有12座,它们是:北响堂第9窟(北洞)、第8窟(宋洞?)、第4窟(中洞)、第2窟(南洞)、第1窟(双佛洞),南响堂第1至第7窟。~([1])关于这些洞窟的具体开凿时间,学术界争议较大,其问题的关键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石窟的初创时间;二是南响堂第7窟的开凿时间。在过去的研究中,对  相似文献   
8.
<正>档案工作是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服务于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必然会产生许多不同种类的档案。但是,档案工作在农村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许多地方不是没有开展,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真正发挥档案的实际作用,由此引发了许  相似文献   
9.
<正>讷河市档案局现行文件管理利用中心于2003年7月建立,在经过6年多的建设、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做到了建设与发展同步,发展与服务同步。2003  相似文献   
10.
响堂山石窟刻经及其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境内,分南响堂、北响堂、小响堂三处,共有石窟二十余座。其中北齐洞窟13座。响堂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主要洞窟均完成于北齐。其造像和刻经风格具有承上(魏)启下(隋唐)的特点。近年,学人们对响堂的研究多侧重于佛教和石窟艺术,而对响堂山石窟的刻经及其书法艺术研究确少问津,我们草拟此文将这些石窟刻经及书法艺术予以介绍,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方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