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曲江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唐墓。墓葬形制为竖穴墓道单室砖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甬道和墓室绘有壁画。出土器物有陶器、瓷器、铁器、铅器、骨器及墓志等。根据墓志可知,墓主为唐博陵郡夫人崔氏,系泾原、镇海节度使周宝之妻,葬于唐乾符六年(879年)。此墓纪年明确,保存基本完整,为西安地区晚唐墓葬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陕西师范大学后勤基地建设中清理发掘了柔然族贵族郁久闾可婆头墓葬。墓葬形制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石门线刻精美,随葬器物较为丰富,对同时期相关墓葬及随葬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韩休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南。2014年3-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区旅游民族宗教文物局联合组队,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墓志记载,墓主人为唐玄宗朝宰相韩休及其夫人。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的单室砖室墓,由墓道、五个过洞、五个天井、六个壁龛、封门、石门、南道、墓室等部分组成。甬道、墓室及其穹隆顶均绘有壁画,包括乐舞图、山水图、朱雀、玄武、星象等题材。其中山水图填补了我国唐代绘画缺少实物的空白,学术价值较高。乐舞图对于研究唐代乐器、舞蹈、服饰、民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布里村北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M17为一座西晋墓。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室砖室墓,形制完整,保存完好,随葬器物232件(组),其中有空柱盘、黛砚、陶俑、陶灶等具有西晋时代特征的器物。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埋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和马图拉风格的金铜佛像。这两尊金铜佛像的出土,对于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渭南华阴市发掘了唐沙州敦煌县令宋素夫妇墓,出土墓志一合。墓志记载了宋素生平经历,家族谱系,宅葬地等内容,增补了史传文献的记载,为唐廷在沙州敦煌一地的遣官等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2015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区旅游民族宗教文物局联合组队,在西安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发掘了一座西魏墓葬。该墓葬形制完整,随葬品种类齐全,前室绘制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两合墓志。其中晖华公主墓志的发现,为探讨公元六世纪吐谷浑、茹茹、西魏之间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北杜街道成任村南发掘了一组6座东汉晚期墓葬。墓葬形制完整,排列整齐,是一处家族墓葬。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2尊金铜佛像,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金铜佛像,对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及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韩家湾村以西,发掘了唐大和四年(830)僧人大德和尚墓(编号为2009HDM57)。该墓纪年明确,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出土了石经幢、陶俑、瓷器和玉器等,为西安地区中晚唐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华阴市夫水镇连村抢救性发掘了唐咸亨元年(670年)沙州敦煌县令宋素与夫人王氏合葬墓。该墓保存基本完整,并有明确纪年,墓中出土的陶彩绘镇墓兽、武士俑、文官俑、胡人俑、骆驼俑形体高大,制作精美。从墓葬形制及陶俑风格看,更接近于洛阳地区唐墓,应该与墓葬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