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宋政治的得失与“儒术治国”的尴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宋堪称“儒术治国”的典型。这一论断的基本支撑是当时两个比较典型的历史现象:“儒术”的复振和“文人主政”。“儒术”大行其道以及整个笃信“儒术”的文人官僚队伍使得北宋政治实践中有着相当浓厚的儒家色彩。这一历史阶段的文治似乎比较成功,“文教”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创下了一个高峰。然而,整个北宋一直国势不振,国力不强,“积贫积弱”,对外奉行投降政策,最后败亡得相当悲惨。这一切使得“儒术”的历史作用显得可疑,使“儒术治国”说陷入真正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印度民族政策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本文认为,这是对欧洲“民族一国家”理论的歧解和误读,其防止国家分裂和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用心可以理解,但结果却并不利于国民团结的增强和各种矛盾的缓和。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和印度外交部编撰的《白皮书》《外事档案》等文献,论文探讨了边境战争后印度围捕和拘禁华侨的真实意图,梳理了中国政府救助被拘难侨的具体过程。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军共有三千多名官兵被俘,却"没有任何中国俘虏"。在国际援助和国内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为了维护国家的"体面、尊严和自尊",获得战俘问题上的所谓"对等",在中国主动停火撤军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当局围捕和拘禁了数千名无辜的华侨华人作为人质,藉此彰显其强硬姿态,安抚国内上下的不满情绪。中国政府对印度当局围捕和拘禁华侨的行为高度重视,外交部及驻印使馆、华侨事务委员会、交通部等部门为营救受难侨胞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经过与印方的艰难交涉,最终接回了部分难侨。但由于印度当局蛮横坚持按照其确定的数量、指定的地点和选定的人员"遣返"被拘难侨,导致中国政府的救助行动困难重重,最终未竟全功。  相似文献   
4.
海外印度人有2500万之众,分布甚广,其总体经济实力也很强。印度政府对待海外印度人的态度曾经非常冷淡,但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情况略有变化,最近十几年则发生了质变。目前印度政府对海外印度人实行双重国籍政策,试图通过该政策借力于海外印度人的经济实力以实现印度经济腾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