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发表在《远东问题》1990年第1期,作者费德林&;#183;尼古拉&;#183;特罗菲莫维奇是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著有多部学术著作、政论作品和论文集。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1958年以翻译身份随同赫鲁晓夫访问北京的片段,并对此作了相应的点评,这对研究中苏关系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译者在翻译本文时略作删减。  相似文献   
2.
两位伟人的首次会见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时整,毛泽东一行的专列缓缓驶抵莫斯科雅罗斯拉夫车站,贵宾们受到几乎全体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和军队领导人的欢迎。斯大林未到场,是因为他通常不到车站迎接客人。 由于毛泽东患感冒,由莫洛托夫主持的欢迎仪式从简,介绍外交使团的仪式也被取消。毛泽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西伯利亚快车于(1949年)12月16日准时抵达莫斯科。那是半夜12点整。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以及军政领导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来到雅罗斯拉夫车站迎接毛泽东。斯大林没有去。他从来不到车站迎客。  相似文献   
4.
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我们文化部门想让中国朋友了解一下首都莫斯科的文化生活。他们觉得最好从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剧《红罂粟》开始。舞剧的剧情同中国有点关系。为了加深印象,《红罂粟》的作曲者格里埃尔也应邀出席。由于某种原因(恐怕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没有来观剧,尽管大家都希望他能到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