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冷静、客观、求实地还原近现代百年中国走过的道路,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百年回眸,从孙中山到毛泽东、蒋介石,再到邓小平、蒋经国,不管是城市辐射农村,还是农村包围城市,不管是大陆借鉴台湾,还是台湾学习大陆,其实就是百年中国"正反合"的过程,尽管各有颠簸,各有曲折...  相似文献   
2.
在秦汉时代,中国的疆域向四方扩大了很多.这些地区,从秦汉以后,几乎一直留在中国之内,融合为中国的一部分.可是,有三个地区,在这个时期大量地接受中国文化,接受中国的移民,却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之关系的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在于说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逐渐增长的过程。在国家没有成形以前,人类已有小型的群体组织,例如地缘组织、亲族,凡此都可称为“原群”,其成份通常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商代的国家组织并不发达,上述的原群实为国家的基础。周代以亲属封建,国家的上层与原群的社会实相重叠,不过诸侯的封国之内,因为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多层结构,国家之内,社会始呈现异质性。春秋战国时代,社会趋于复杂化,代表财富、知识与影响的社会力量兴起。异质的社会,可称为复群的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始有求取彼此平衡的需要。即使秦是专制集权,也不得不尊重富人,汉初亦然。是以《史记》有货殖、游侠、刺客诸传,以志政治权力以外的诸种社会权力。汉文以后,景、武两世,打击社会权力,不遗余力,终于消灭以城市为基地之工商业及民间领袖。嗣后则是以地方农村为基地之士大夫宗族,成为代表知识的社会权力主流。士大夫在朝为官吏,在野为地方领袖,于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呈现一种亦分亦合的辩证关系,颇符合黑格尔以为国家与社会之间为一连续体之观念(但国家未必是社会的理性化),而不是近世以为国家与社会为对抗体之观念。正因为社会的组成以地方宗族为基石,中国古代社会遂具有浓重的原群特性,而不能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