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无锡市征集到一方明高攀龙、炳谟墨迹扇面,经故宫刘九庵等先生过目,定为真迹。该扇面现藏无锡东林书院文管所。扇面为纸地,泥金,纵16.5、横48.5厘米,仅存单面。从扇面款式判断,当为二十股,扇骨已全拆去。入藏后,扇面重裱于一长方形绫面硬质白色纸上(图版捌)。扇面上有题诗二首。右半为高攀龙楷书七言律诗一首,曰:"闲身无日不看花,细酌  相似文献   
2.
许云樵教授是新加坡一位研究东南亚史和华侨史的著名学者,人们曾赞誉他为这门学科研究的“祭酒”相“泰斗”。他平生著作极其宏丰,除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的文章外,作为单行本出版的书籍(包括专著、校注、翻译及编辑)就达40余部之多。这些论著是国内外从率东南亚史及华侨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学习及参考的宝贵  相似文献   
3.
大溪文化之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溪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出土的遗迹和遗物都很丰富,其中有一些在本地区或长江流域,甚至在全国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居于首位,这些遗迹和遗物就是本文所要讲的大溪文化之最,约略计之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明代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手书家信一通(图版柒),原为无锡秦声洁先生珍藏,1984年国庆前夕由汤修毓老人将其捐献给文物部门,现藏东林书院文物保管所。家信共276字,写在每面纵长28.5、宽10.5厘米的四页黄色纸上。时近四百年,但保存完好。文字清晰,书体流畅,是目前所见高攀龙家书墨迹中较好的一件,内容也具有一定史料价值。高攀龙为无锡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他曾出仕万历、天启两朝,直言敢谏,在当时廷臣中很有声望,为朝野所推重。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高攀龙因上  相似文献   
5.
大溪文化的陶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质地良好、相当美观,各类陶器究竟是怎样制作和烧成的,笔者正在进行研究。众所周知,黑陶是渗碳所致。然而经过渗碳的陶器不单是黑陶,在红陶当中,有一部分器物外表呈红色,内表却呈黑色或灰色;也有些器物外表的上部呈红色,下部却呈黑色或灰色;还有些器物在红色的外表上有三条或四条距离相近的竖直黑道,这些器物上的黑色部分也是渗碳的结果,只是渗碳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由回嵌家乡的新乡贤打造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私人马帮博物馆及其拓展出来的旅游产品体系,为其所在民族村落开启了一条内生性发展之路.本文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5个层面分析剑川私人马帮博物馆给乡村振兴带来的积极影响效应,希望其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探讨内生性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制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制陶工艺研究李文杰郎树德赵建龙本文通过考察实物和模拟实验揭示了大地湾一期制陶工艺的奥秘:夹砂陶的分层现象是间隔使用夹砂、泥质两种泥料和逐层敷泥的结果;器身用内模敷泥法成型,壶的领部用外模敷泥法成型,二者可统称为模具敷泥法;修整器表也...  相似文献   
8.
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原因初探──以游牧经济生活为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牧民族军事性有复杂的成因。其最底层而最深刻的原因似乎在于他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生产形式、以骑射术为基本生产技术的游牧经济生活,这种独特的游牧经济生活孕育、培植了游牧民族迥异于农耕文化内容的特质和传统。军事性是游牧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争,以游牧地为生命基石的游牧经济又引发游牧民族在内部争夺牧场的部族战争,而作为游牧民族最基本生产工具的弓马又为他们的这些战争提供了武器。这是游牧经济对游牧民族军事性的形成的最基本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到“七君子”,人们自然会想起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1936年11月国民党当局逮捕上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而上饶集中营的“七君子”,却鲜为人知。 由来 上饶集中营里的“七君子”,是指囚禁在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里被编为“文化组”的吴大琨、郭静唐、冯雪峰、王闻识、计惜英、叶苓、杨良瓒。这七个人都是皖南  相似文献   
10.
王克文先生在《陈公博为什么追随汪精卫投敌》一文认为,陈公博“对汪精卫所领导的‘和平运动’,最初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最后之所以参加‘和运’和伪政府,主要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汪先生”。作者还认为,陈公博“和其他大汉奸(如周佛海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