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代的书迹,流传到今天的已不甚多,司马光的作品尤其稀少。现存的司马光的墨迹,以个人的知见所及,不过只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新近入藏的《宁州帖》,就是这三件中的一件(图版肆)。《宁州帖》是司马光写给他侄子的一通手札。纵32.7厘米,横57.6厘米,纸本,正书,凡十八行二百六十余字,行六字至十七字不等。内容为:"十月五日宁州兵士来,知汝决须赴任。十二日程暹父来,方知汝竟(竟字缺末笔)不曾下侍养文字。彼交代,催汝赴任是何意,岂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包括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是盛开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上古区域文化的鲜艳灿烂的永不凋谢之花。“从楚文化形成之时起,华夏文化就成了北南两支:北支为中原文化,雄浑如触砥而下的黄河;南支即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这北南两支华夏文化是上古中国灿烂文化的表率,而与时代大致相当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遥相辉映。”  相似文献   
3.
最近,翻阅了几本研究孙中山的著作,都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前后(1896年10月1日至1897年7月)形成了三民主义.有的说,“完成了三民主义的总构想”,还有的说,“初步形成了三民主义的主张”.孙穗芳女士则说:“在伦敦的政治研究和社会考察,使祖父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出现了质的升华,三民主义更趋完整和深化.”事实并非如此.孙中山在这段时间的言论和行动虽在个别问题上涉及到三民主义的思想,但从未对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作过阐述.孙中山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活动是:(一)在伦敦参观考察医院、摄政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院及有关历史遗迹,观看街道、店铺、车马、贸易情况,深为英国资本主义文明所吸引.他在《伦敦被难记》中说:“予自是即小住伦敦,或游博物院,或访各处之遗迹.观其车马之盛,贸易之繁,而来往道途绝不如东方之喧哗纷扰,且警察敏活,人民和易,凡此均足使人怦怦向往也.”  相似文献   
4.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同志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词,是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娄山关战役胜利的不朽丰碑。笔者曾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工作几年,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有所涉猎,并沿着长征的路线进行过实地考察,做过一些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工作。每次诵读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总觉得以前一些注释不尽符合当时的史实。在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的时候,把个人的意见写出来,就正于研究毛主席诗词的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0月22—23日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丝绸之路上的民族、文物与历史"工作坊,以及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丝路文明论坛"第3期在浙江大学举行。按论文主题分为4类。1.丝路概念。刘进宝《"丝绸之路"的含义及名称演变》讨论"丝绸之路"一词的提出、使用及内涵演变。2.丝路交通。张德芳《丝绸之路上的大月氏  相似文献   
6.
朝鲜半岛与中国唇齿相依,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与俄罗斯山水相连,地理位置上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美韩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驻韩美军是维系美韩同盟的纽带。因为朝鲜半岛问题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很多研究冷战史的学者更加关注这一地区问题的研究,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未来对驻韩美军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清朝末期,驻藏大臣联豫主张在西藏进行一些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的统治,光绪三十四年,上奏开设白话报及汉文藏文传习所,加强文化的交流,加快政策的传达,本文主要简析这个奏折,从这个奏折中可以看出联豫的治藏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石刀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状的石器,其功能众说不一,不少考古学家认为它是作为农业工具使用的"破土器"。通过对浙江湖州毘山遗址出土的两件商代三角形石刀进行微痕分析,并与采用复制石器进行实验考古后所得到的微痕进行比较,可知,毘山三角形石刀不是"破土器",而可能是用来切断植物茎叶的铡刀。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共和国的节日,人们不会忘记。本期杂志,我们甄选了13个记录共和国十月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作者,或为历史镜头的亲历者,或为历史事件的讲述者,他们以平常人的视角,娓娓道来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五十余载沧桑路,艰辛与荣耀并举,我们与祖国同行。  相似文献   
10.
<正>芍药是扬州的市花之一,可视之为这座城市的风物。这当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若是从时间线索探寻,可追溯至宋代扬州崇尚芍药的风习。宋人喜欢养花,正所谓“养生惟养花”(李之仪《子重相率游任园》),他们对扬州芍药的喜爱非同一般,各种夸奖从不吝啬,“维扬芍药甲天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的观点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如果从空间视角考察,扬州芍药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洛阳牡丹兴盛于唐代,扬州芍药闻名于宋朝,宋人通常把两者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