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珊 《东南文化》2008,(2):49-55
自晚清以来,许多著名学者致力于越器者(氵刀)编钟铭文的研究,本文综合各家所说,对钟铭文义进行了新的理解,并对器主身份及年代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帷帐制度是舆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清代以来的旧著录中,有4件属于曹魏景初元年的帐构铜,其中一件现藏故宫博物院。本文从新发现的另一件景初元年帐构铜及与之相配的3件铜饰件出发,对于相关器物的著录和研究情况加以清理,重新考察了这些“帐构铜”的形制及铭文,由此对该类帷帐的形制提出了一个复原设想。本文最后把帷帐制度跟丧礼中墙柳和荒帷制度作了一些比较,指出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比较的目的,是希望有关舆服制度所见等级内容方面的研究能够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秦子姬簋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珍秦斋藏秦子姬簋盖是新发现的春秋早期秦铭文材料。本文解释了铭文词句,又根据《史记·秦本纪》的有关记载,并参考宝鸡太公庙出土秦武公及王姬钟铭文的研究,认为铭文中的“秦子”是指秦出子,“秦子姬”乃是其生母“鲁姬子”。这对于讨论青铜器铭文研究中的“秦子”问题以及秦国早期历史的探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略论西周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铭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是对2003年初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窖藏青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近年新研究成果,对逑盘铭文的用语做必要的解释;2.讨论该窖藏器主的名、字、族氏,从逑盘铭所提供世系信息,系联出一批相关铜器;3.器主逑两次册命的职官及其间的关系;4.四十二年逑鼎铭关于杨侯的记载与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董珊 《文博》2012,(5):49-53
本文重新考释了西周昭王时期启尊、启卣铭文以及所见的历史地理,认为启尊、卣铭文分别记述了周昭王两次南行的路线。尊铭记西南行,可能是沿褒水岸边走褒斜道,目的地是汉中;卣铭记东南行,先沿秦岭谷地向东行,中途止跸于山谷而宿,又至于位于蓝田的上侯,沿蓝武道至于均水岸边,目的地可能是江汉平原地区。这两次南行都到了汉水,或有可能都是昭王伐楚的前奏。器主启在事件中担任警跸,因此功劳而作器纪念。  相似文献   
6.
董珊 《华夏考古》2007,(3):92-96
"周公戈"先后被郭沫若、江村治村、林清源等学者认为伪刻。本文从戈的形制、铭文结合文献记载及对其他地方的同类出土物等分析,认为该戈及铭皆不伪,戈的时代属战国中期。从戈铭可以见证战国时代西周君主的称呼方式,并反映了西周地区的铭刻特点。  相似文献   
7.
谈士山盘铭文的“服”字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唐兰先生旧说出发,讨论新见士山盘铭文“服”字含义,认为其相当于《左传》、《国语》中所见的“职贡”一词,具体包括职事与贡赋两个方面。另外提出士山盘铭之方国“履”应即金文所见的“眉敖”之“眉”。最后指出士山盘铭对于探讨西周恭王时期的政治和先秦服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晋侯墓出土楚公逆钟铭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楚公逆钟铭文的祭祀对象“四方首”指四方社、稷之神。钟铭记载了对楚国社稷、祖先的一次大祭祀,其中使用了战争掠夺的人牲作为祭祀品。文末对铭文中读为“谐”与“肆”的两个字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二年主父戈与王何立事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17册11364号著录一件战国赵“二年戈” ,原器曾为清末陈介祺(斋)旧藏 ,今不知下落。笔者见过该戈的两件全形原拓本(图一)[1],内部刻铭可释为 :“二年 ,(主)父攻(工)正明(?)我□ ,左工师邬许 ,马重丹所为。”胡部铸铭可释为 :“□奔。”(图二)从拓本看 ,戈阑侧加宽加厚 ,这种特征见于战国中晚期。铭文“我”字之上一字不能确释 ,其下一字仅余残画 ,铭末“所”下之字也有残损 ,但还可以看出应是“为”字。赵国题铭常在铭末有“所为”二字[2],这是此戈国别当属赵国的证据之一。戈胡部的铭文可能是…  相似文献   
10.
董珊 《江汉考古》2012,(3):87-94
本文重新研究2007年出现的"救秦戎"楚铜器群。器物可分为四组,都属于楚昭王世。第三组的器主楚王酓恷即楚昭王;第一、二两组的器主竞之佱即楚昭王之兄公子启(字子闾),他参加了楚与晋争夺蛮氏之戎的战役而获胜,見《春秋》哀公四年《经》、《传》记载,铭文所记即此事。此事又见于湖北当阳季家湖楚城遗址出土的"救秦戎"钟铭和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荆历钟铭,救秦戎钟铭文称楚昭王为"秦王",信阳长台关之所以出土荆历钟,是因为信阳是春秋晚期的楚申县,而申公寿余也参加了此次战役。此外,文中还附带讨论了救秦戎铜器群与最近发表的清华简《系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