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原藏哈佛一燕京图书馆、由陈红民教授整理、辑注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于2005年出版的<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函电稿>),是近年新出版的重要的民国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广东项目”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事件几经反复,一直持续到1936年。“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相似文献   
4.
钨砂是一种具有特殊军事用途的稀有金属矿产,中国的钨砂以其在南岭地区高度密集的分布而享有世界声誉。早在抗战以前,日本已处心积虑地获取中国钨砂。抗日战争爆发后,为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的运转,日本更加千方百计地劫掠中国的钨砂,或用高价收买,或施武力劫夺,或诱使策动走私,或在日军占领区、控制区掠采。基于自身对钨砂资敌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加上盟国日益明显的压力,国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打击与防范日本劫掠中国钨砂的应对举措,同时还在香港进行了反对钨砂资日的斗争。由于种种原因,国民政府的反劫掠之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阻止日本从中国获得钨砂。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钨砂走私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自力 《近代史研究》2005,22(4):148-186
钨砂走私作为一种特殊而又有重要影响的非法贸易行为,是民国时期走私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钨砂走私现象伴随世界风云的急剧变幻与国民政府钨砂政策的变化,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岁月。与同时期其他走私现象相比,钨砂走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钨砂走私花样繁多;私钨的来源、去向与走私路线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国民政府的钨砂统制政策造成了钨砂走私的盛行;钨砂走私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钨砂走私研究对于多角度认识民国社会,乃至探求百年来中国的社会特征与政治行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