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1987年文物普查时,内江县(现名东兴区)普查组在顺河区马鞍石乡南洋村大菩萨山二级台地上发现一座古墓葬(定名大菩萨山墓)。由于水土流失,墓丘已无存,墓门夥露被盗挖。经从盗洞进入室内,发现东、西、后壁及墓顶藻,均满刻画像,保存完好。1990年初又再次被盗,后龛及吹笛女图部份毁坏。为保护、抢救这一古墓石刻画像,内江市、县文物部门对该墓进行了调查、测绘。简报如下: 一 地理环境及墓室结构 大菩萨山位于内江市以东45公里处的  相似文献   
2.
清代方苞铭文端砚罗仁忠1987年文物普查期间,在内江县风呜乡访得此砚。1950年减租退押时,从凤鸣乡地主张子谦家收得,后一直保存于本乡政府、现收藏于内江文化馆。该砚面略呈长方形,四角圆转,深褐色端石。砚长18.3厘米,宽15.6厘米,高3.3厘米,重...  相似文献   
3.
(一)公孙长子(1881—1941),四川内江人,同盟会会员,姓余,名切,又名兰陔,字培初,号肃霜楼主,粉红城主、忍王、空王、古冢、老参军等。1905年起因奔走于革命,“四易姓氏”,先后改名余大同,余爱博、雷古充、公孙长子等。公孙长子,四刂近代杰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诗人、书法家。先生于清光绪七年正月十七日出生于内江县同福场七盐井,其父余夷介为塾师,严厉善教。先生聪慧敏捷,勤奋好学,五岁受书,“过目成诵”、“日诵万余言,而不以为多”,八、九岁时就能为父代馆授课。“至年十六、七莫辨菜蔬,先公(余夷介)箝而教之…  相似文献   
4.
内江七孔子汉代崖墓清理简报罗仁忠1992年4月,内江市东兴建筑公司在内江城北东兴区七孔子地带的二台土建房施工中,开出崖墓三座。东兴区文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述于后:一、地理环境及墓室结构此三座崖墓位于沱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  相似文献   
5.
内江明代布政使司右参议刘龙谷墓罗仁忠1992年4月18日内江市第三建筑公司在内江城北西林桥头瓦房沟建房施工时,民工挖出墓门,内江市东兴区文化局、文管所闻讯后,立即赴现场勘查。经省文化厅同意,区文化局、文管所在市文化局、市中区文管所的协助下,及时配合工...  相似文献   
6.
内江般若寺与丈雪禅师雷建金,罗仁忠一、般若寺与山寨集寺院、摩崖石刻、山寨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号称“川中盛景”的内江般若寺,位于内江市“治东二十里般若山”上,在今三溪乡以南1.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据在当地发现的摩崖题记云:该寺早期主持僧怀敬,亡于唐“会...  相似文献   
7.
文征明泥金小楷《孝经》,册页,墨笺本。页高30厘米,宽16.7厘米。除边净高20厘米,宽9.7厘米。共二十四页,每页六行,行有竖暗格,每行13字,计小楷1825字,每字见方约1厘米。首页第一行“孝经”下钤“停云”白文印一方。末页识“嘉靖甲午春社文徵书”,下钤“文征明印”白文印一方,末行钤“兰陵缪氏珍藏”、“兰陵文子收藏”、“公孙长子大有因缘”朱文印三方。 民国时期,内江余切得以收藏,民国癸酉年重印精裱。现藏内江县文化部门。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等。长洲(今  相似文献   
8.
元代昏钞倒换及烧钞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昏钞倒换及烧钞制度概述罗仁忠元朝是纸币盛行的时期,为保证纸钞的通行无阻,元朝制订出比较完善的行钞法,并设立有"钞都提举司"负责纸钞的印制、发行和调拨;设立"回易库"负责昏钞(钞之破旧者)的倒换;"烧钞库"负责烧毁倒换回的昏钞。元朝制钞主要用桑皮纸。《马可·波罗游记》中载,桑皮纸的制作,是将桑树皮剥下,取出桑树粗皮与木质间的一层极薄内皮,将之浸泡水中倒入臼中,捣烂成浆,铺开加压阴干后即成纸。此种纸张纤维细,印刷效果好,但限于当时技术条件,其韧度无法与现代制钞纸相比。流通过程中,反复折叠及摩擦,很易破损为昏钞。另外,由于元代用钞量大,特别是后期钞法大乱,滥印钞券,桑皮纸来源不足,只好采用榆树皮制作的纸张制钞,这种榆树皮纸的韧度就更差了,使用稍久即脱浆变软,极易损毁,而且榆树皮汁煮熟后泛黑色,导致钞纸似墨渍污染,印刷不清。故而元代流通的纸币中,有较多破残难用的昏钞存在,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民居、官署、寺庙及店铺的房基下,发现约144张元钞,其中昏钞数量占绝大多数①。而在民间,"诸行买卖人等将元宝交钞,贯伯分明,微有破损,不肯接使"②。为此,除张榜晓谕、令行通用外,为解决涩滞纸钞流通的昏钞问题,中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