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自古出美人”。对这句话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三十年代,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易君左先生写了一本《扬州闲话》,在谈到扬州“出女人”时,竟说:“扬州杨柳特别多,且完全水乡,见不着山的影子,所以人性轻浮活动,女性尤甚”。这不仅严重伤害了扬州人民的感情,而且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将贫苦人民的血泪化作有闲阶级轻浮的一笑。自小生活于扬州的近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对此曾说过一段话,揭示了它的内容和实质:扬州“从前所谓出‘出女人’,实在指姨太太与妓女而言,那个‘出’字,就和出羊毛、出苹果的‘出’字一样。”扬州一带的贫寒女子被当成羊毛、苹果一样的商品出卖,充当姨太太、妓女一类的玩物,以满足压迫阶级的需要,并让经营者牟利,这就是“扬州出美人”的全部含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有关冯玉祥的研究著作、论文、传记以及冯的口述自传《我的生活》中,都有个共同的说法:冯玉祥一生从未和孙中山先生见过面。冯玉祥在1924年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吴佩孚政权后,虽打电报到广州,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到北京共商国是,但是当孙中山于1925年初扶病到达北京时,冯玉祥已因宣布引退,避居到北京远郊天台山,因此未能在北京迎候孙中山。同时,为避免被政敌们攻击为“赤化”,冯也一直未去探望孙中山。孙中山在北京期间,冯仅派其夫人李德全与部将鹿钟麟去看望与侍候卧病的孙中山,直到孙中山病逝。另外,冯玉祥于1926年春在和奉系军阀斗争中失败后去访问苏联,上述著作多认为冯在苏联期间未会晤斯大林。上述两种说法,几乎已成为历史学界的定论。  相似文献   
3.
在30年前拍摄的影片《甲午风云》中,刘步蟾是一位贪生怕死、诡计多端、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然而近年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中,却成了一位忠勇有为、壮烈殉国的英雄。哪种艺术处理符合历史的真实?《甲午风云》对刘步蟾的形象塑造有误,主要来自于英国人有误的“回忆录”《甲午风云》对刘步蟾这一角色处理的史料依据,来自甲午战争时担任北洋水师副提督兼定远舰帮带(副舰长)泰莱在战后写的《甲午中日海战见闻录》。泰莱(亦译泰勒),英国海军军官,军事知识与作战经验较丰富,尚忠于职守,但相当专横,有西方国家军官普遍存在的殖民…  相似文献   
4.
1927年底,抱着灭亡中国野心的日本政府秘密制订了全盘侵华计划,由首相田中义一上奏天皇。这是当时日本的最高核心机密,被密藏于戒备森严的日本皇宫。由于一位旅日华侨的爱国壮举与机智行动,方使日本这份见不得天日的阴谋计划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一、东京华侨蔡智...  相似文献   
5.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南京抗战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特点.这段过去被长期忽视的抗战史内容,应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南京市中心长江路边,坐落着一座古老的佛教庙宇——毗卢寺。庄严高大的殿堂伴随着晨钟暮鼓,吸引了无数的信徒与游客,在民国年间成为南京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抗战期间,毗卢寺也像南京城一样,蒙受了灾难与耻辱,同时也曾燃烧起抗日的火焰。  相似文献   
7.
经盛鸿 《百年潮》2014,(5):51-56
正2007年2月1日,南京古城一个严冬的日子,我来到了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的一户人家,采访一位已94岁高龄的抗战老人。他身材不高,穿着平常,但十分精干,手脚灵活,头脑清晰,谈吐不俗,一点儿也看不出是已近百岁的老人,更看不出他就是曾在抗战期间,在日伪统治下的沦陷核心区南京城里,凭着一腔杀敌复仇的爱国热血与勇敢机智的行动,制造了震动海内外的惊天事件————"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毒酒案"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詹长麟。  相似文献   
8.
一1939年5月,随着大汉奸汪精卫来到上海,在日军的卵翼下,除了加紧筹建伪中央政府,加剧投降卖国活动以外,日伪当局以沪西“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为中心,更加紧了对新闻界爱国人士的恐怖活动,爆炸、暗杀、绑票等等罪恶勾当层出不穷。正如当时在上海的著名爱国记者顾执中所说:“敌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本右翼人士在否定日本侵华史、否定南京大屠杀史时一个极重要的方式,就是连年参拜供奉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众多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其中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甲级战犯松井石根,是一个在华活动多年的日本军国主义重要头目,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担任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数十万日军进攻上海和南京,在19...  相似文献   
10.
经盛鸿 《百年潮》2010,(7):71-76
与中共在战场兵刃相交多年、叱咤风云的“西北王”胡宗南,最后丢城失地,全军覆没,唯有仓皇南逃。逃到台湾后他的境况如何?是遭到军事法庭之审查与惩处,还是依然得到蒋介石赏识而权重一方?在其油尽灯枯病逝台湾之后,各方对其成与败、功与罪作何评价……本文将为您一一揭开这些谜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