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民众基于救灾恤邻的立场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援助和赈济。日本驻华公使为弥补日本国内米粮的不足,向中国政府提出开弛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及各处的米禁,以便米谷出口至日本。江苏和湖南两省为当时中国的两个产粮大省,日本米谷的目标进口地亦主要是此两处地方。苏省民众对于赈济日灾并无异议,但对于开弛米禁则一边倒的反对,最终江苏并没有开放米禁。日本其后不得已转向湖南购运米粮,虽也遭遇了阻力,但并未像在江苏那样遭遇到大范围的反对,日本最终在湖南未能如愿购粮赴日,最主要的阻力来自于英国和北京政府。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中国内部的米粮弛禁之争既是彼时中日外交的一个侧面,也是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民初江苏地方官厅及农商部为保护江南丝织业发展,一方面出台了丝区、茧区分设的政策,另一方面严格限制茧行的开设.20世纪20年代日本驻苏领事为振兴苏州日租界,决定于租界内开设茧行.苏州地方丝织业团体联合苏州总商会进行了严重抗议,苏州地方官厅、交涉公署、苏省政府以及北京的农商部、外交部等多个相关部门就苏州日租界开设茧行一事与日方进行了一系列、多层级的交涉.但因租界经商并不违背中外已经签订之条约,因而交涉最终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只得到了日本领事嗣后如再有添设茧行事,一定慎重考虑的承诺.苏州日租界茧行交涉也成为近代通商口岸贸易及对外交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