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石少颖 《安徽史学》2014,(2):99-108
"丙子之役"的爆发使朝鲜在义理与现实之间陷入了两难抉择,加速了主和派与斥和派的意见分化。与此同时,在这场"存亡歧路"的外交争辩中,"台阁"与"庙堂"的话语权矛盾也迅速突显。士林虽然是朝鲜公论政治的主体,但却无法摆脱"浮薄"的软肋。他们为国家高举了义理,却败倒在政争面前。虽然"三学士"的择选背后充斥着官员间互相倾轧乃至兵谏相逼的隐情,但是,朝廷以"浮议误国"取代"斥和误国"的论断,却在根本上肯定了义理,敷衍了清朝对于朝鲜反清言论的问责,以实际行动平息了朝野上下对于斥和论的非议。这就为协调战后各派间利益关系、加强国家政治稳定,提供了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2.
石少颖 《民俗研究》2014,(2):121-134
朝宗岩文化的创设根源于韩国(朝鲜)社会传统的义理思想。历史上,朝宗岩文化虽然以明朝遗民崇明祭祖的形式传承,但朝鲜儒林始终是朝宗岩文化得以维持、复享并保留至今的重要力量。作为现今韩国境内唯一一处举行崇明祀典的场所,朝宗岩在历史与现代之间传递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朝宗岩文化颂扬了中韩先贤义士的义理精神,记录了两国间一段特殊的历史情谊,同时在历史变迁中,与崇慕传统、忠孝爱国、诚敬感恩的韩国本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对韩国现代社会而言,朝宗岩文化并不纯粹是一种遗民文化。它既是宗亲同族间敦睦的纽带,亦是国家、民族和合统一的象征,对于今天韩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