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古吴苏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商品交换的发展,这里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声名卓著的“吴门四家”和以其为代表的吴门绘画便在这片沃土上应运  相似文献   
2.
王颀 《东南文化》2004,(3):55-60
中国古代社会重抑商,几千年封建社会时期,人士大夫与商贾原本是分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两个群体,人耻于与商贾往来。但是明中后期以降,吴门地区的人和商人却都十分喜爱鉴赏和收藏吴门绘画作品。其主要原因是:一、吴门地区人士大夫群体与商贾群体的相互认同和接受,为二共同喜爱欣赏吴门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二、利益的驱动;三、吴门地区“人化”了的商贾具有与人画家比较接近的艺术审美趣味,为二共同喜爱欣赏吴门绘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苏吴门地区书画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拥有众多的书画生产者、充足的货源和强大的购买力,并形成了先进的书画交易方式。商品化书画作品主要包括:(一)书画家注明作为商品画出售的作品,(二)为盈利而批量临摹的仿制品,(三)描绘苏杭名胜等热门题材的作品,(四)部分历史、神话、宗教和风俗题材以及应时的作品。绘画商品化对吴门绘画艺术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元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在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引起了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亿万中国人民的觉醒,特别是包括一大批中小知识分子在内的市民群体,反映更为强烈.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新闻舆论工具,阐明和宣扬自己的立场、观点,为反法爱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奔走呼号,推波助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中国第一份定期出版的新闻画报——《点石斋画报》(以下简称《画报》),即是在这种群情激愤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以相当多的篇幅描绘中国人民抗法斗争的动人场景,想方设法适应社会潮流和读者心理,风行一时,深受市民的喜爱,本文拟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对《画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画报》描绘中法战争部分在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特点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颀 《神州民俗》2007,(2):60-61
严仲良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常喜欢邀清几位朋友、知己喝茶聊艺。 这次严仲良写了一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诗。写得令我非常喜欢。看其布局谋篇,用笔之形式意味和王昌龄的《从军行》所表达的诗意,是如此的吻合。琴瑟之合实为难得。是一幅艺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极好的佳作。观赏中他使我脑中突然闪出刘邦《大风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雄健豪放之气势,让我为之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所藏袁尚统《晓关舟挤图》轴和张宏《阊关舟阻图》扇,均描绘苏州城关水门前舟船拥挤的场景,是两幅颇有情趣的风俗画。 《晓关舟挤图》轴(图版三),纵115.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