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眼桥     
<正>狮子山三眼桥是江夏数十座古桥中唯一的三眼桥。该桥全长36米,桥面中宽5.1米,两端面宽5.2米;中孔跨度4.3米,拱顶距水面2.8米;侧孔跨度3.2米,拱顶距水面2.5米。拱形桥面,拱洞呈半圆形,遥看水中倒影,如三轮明月横卧水中。桥侧面墙体采用一顺一丁错缝交替砌筑,东西两端侧面建有"八"字形挡水墙,桥墩两  相似文献   
2.
县域文化遗产管理之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意识、人才、体制、资金四个方面举例阐述了目前我国境内分布在基层县域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各类文化遗产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力图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县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以确保祖国遗产资源的完整留存和永续利用,藉此对县级文物管理机构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实践的"四有工作"中,记录档案的编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相关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其必要性、科学性以及补充性的动态管理一直深受关注。但截至目前省、市、县级文保单位数字化完善档案的建立并未纳入基层文博部门的日常工作,不同级别文保单位记录档案之间在质量上更存在巨大落差。建立的"四有档案"在相当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藏于深闺的部门资源,对"四有档案"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纸质档案阶段。有鉴于此,文保单位"四有档案"的"数字化"、"同质化"、"公开化"、"遗产化"就有必要深入我们的意识领域,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4.
“单位”一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家族式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我国“单位”思想及相关制度的社会根源。艰苦的革命斗争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严峻形势催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单位”制度,因而我国社会被中西方诸多学者称为“单位社会”,“单位”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出于同样有序、有效管理的需要,全方位、整体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也成为新中国最紧迫的重大任务,于是,基于长久的“单位”观念,“文物保护单位”随即应运而生。尽管这两者之间有诸多显著区别,但渊源关系依然存在,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5.
此文系配合“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课题筹备与宣传工作的特约专稿。其主要内容是:立足现实,面对挑战,追溯历史,梳理成果,借鉴经验,筹划发展,展望未来,对课题研究与实施建言献策.是一篇有份量的研究文章。作者王运良同志是本刊年轻的“老作者”,他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对文物管理理论、政策、方针有过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过程论思想能够深化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之为过程的认识,过程控制有益于我们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持文化遗产的健康生命,推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惠及广大民众、增进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随着文化遗产学学科的逐步确立,学科性质、学科特色、研究对象等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但其思想基础与研究方法仍悬而未决,过程论思想同样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过短暂几年的探索,开始对全国的不可移动文物实行"文物保护单位"式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绝非空穴来风,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有着多种的背景与基础,这其中,中国文物的固有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平面布局的集群性、内部功能的多样性、主次等级的差异性、相互之间的和谐性,即是中国不可移动文物的鲜明特征,并与西方有着显著的差异,由此构成了施行至今的文物管理"单位"制度的根本依据。笔者特据此进行系列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运良 《东南文化》2022,(1):139-144
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洞开,中西文化在不断碰撞中时时交流融汇,国人逐渐认识到陈列、展览、博物馆的实质内涵与功用所在,并有诸多实践.同时经过中外纵横考察与对比,学者开启了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先河,建构了博物馆学科及专业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建设与管理、发展历史等作了见仁见智的研究.这其中除了张謇、蔡元培、陈端志...  相似文献   
9.
王运良 《文物春秋》2012,(2):49-53,80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勃兴,分布在全国2300多个独立县级行政区域的众多中小型博物馆必须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然而这些博物馆多数依然处于"贫困"的状态,文物储藏不够,科学研究薄弱,展览环境欠佳,体现出其在馆藏资源及其利用方面所存在的瓶颈性问题。针对此,争取时代性的短期项目赢得各种资源,树立"缔结联盟,共谋发展"的理念,建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利用,应是值得考虑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0.
遗产保护和软实力建设关涉社会诸多方面,它们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而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认知缺位,不仅会影响相应的理论研究,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遗产贡献于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制分析,提出遗产科学保护、合理使用以促进软实力建设的工作思路,旨在明确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遗产是软实力建设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也是促进软实力提升的现实选择之一。一方面,遗产的保护、使用不仅关涉局部利益、部门利益,而且对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中整个社会的凝聚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理应在国家软实力建设层面的战略高度来统筹;另一方面,软实力建设不能流于理论形武,只有在同遗产资源的保护使用结合起来才能够落在实处,从而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