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簋盖铭简释●王翰章陈良和李保林1996年8月间,陕西丹凤县凤冠区西河乡山沟村出土了一件西周青铜簋盖,发现者为村民李新宽。簋盖已裂为4块,但4块拼接起来,尚无一字残缺。盖口直径23.5厘米,圆形捉手,直径6.6、高1.9、厚0.5厘米。盖饰直棱纹(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咸阳市区出土了一批古代玺印,有官印、姓名私印、吉语印和单字印等。这批玺印,无论历史价值或书法篆刻价值都很重要,很有研究参考价值,兹介绍如下。 一、汉魏官印 1、伏波将军章:1981年咸阳市东三十里窑店镇出土。铜印龟纽,正方形印面,通高3厘米,边长2.2厘米,龟昂首爬行,印面篆书阴文“伏波将军章”五字。(图一)。伏波将军之官职,始于西汉,从西汉到北周,  相似文献   
3.
文物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是一个新课题。把文物保护与环境联系起来,虽然在“环保法”中有规定,但还没有被人们所普遍重视。一九八二年召开的陕西省环境质量评价会议  相似文献   
4.
景云钟的铸造技术及其铭文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云钟”原名“景龙观钟”,后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所以又名“景云钟”。原悬挂在唐长安城的景龙观钟楼上,其观为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修建,是唐长安城的主要道观,开元以后其观改名“迎祥观”。“景云钟”是世界名钟之一,它的铸造技术、纹饰、造型、质地等都是非常惊人  相似文献   
5.
绥德县博物馆建国四十多年以来,曾收集到一批很有价值的古代玺印,这些玺印的收集绝大部分是从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动土中发现,也有一些是从废品收购和私人手中征集。由于绥德地处陕西北部,为古代军事重地和少数民族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因而这些玺印绝大部分为古代武官用印或少数民族的押印,它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兹就其中选择一部分,并作了一些粗略的考释,供有关研究工作参考。一、历代官印 1.巍率善羌仟长:铜印羊纽,正方形印面,通高2.6、边长2.1厘米,篆书阳文“巍率善羌仟长”六字。(图一、5)“巍”乃古“魏”字,汉魏以前凡“魏”均作“巍”,自曹魏始改“巍”为“魏”,此处巍即三国曹魏。率善,乃率从归附之意,即  相似文献   
6.
“耀州造到宝券纸印”铜质方形,矩形纽,印面长、宽均5.5、厚2.2,纽高3.3、厚1.1厘米,阳文九叠篆稍有磨损。金贞祐三年七月,改交钞为贞祐宝券,该印为当时耀州置造贞祐宝券用纸机构的官印;“耀州造到大宝券纸”印铜质长方形,矩形  相似文献   
7.
王翰章 《文博》2003,(5):50-53
唐宝室铜钟,据《雍州金石记》载:“清康熙年间,河水泛决,出于土中,土晕铜花,青翠可爱”,现存富县太和山。此钟铸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钟,比西安碑林唐景云钟还早82年。钟通高154厘米,上锐下丰,拱形钟钮,上围318厘米,中围375厘米,下围418厘米,钟壁厚7.51厘米。钟  相似文献   
8.
王翰章 《文博》2006,(3):22-27
一、老子及其学说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道教的祖师,李唐王朝的始祖。他的名著一《道德经》,是一部著名的哲学论著,包含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他提出“反者道之动”的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的对  相似文献   
9.
王翰章 《文博》2001,(2):57-59
陕西乾县西北五华里梁山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有一座形体高大的无字碑,高7.53、宽1.86、厚1.3米,螭首方座,两侧刻有云龙纹,底座刻狮马纹,线条流畅,雕工精美,是一件及其珍贵的盛唐时期石刻。此碑原来未刻一字,金代以后有人在上面刻了十三段题记,最著名的是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刻的《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记》。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蜀道及石门石刻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工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来自国内八省市和日本的学者相聚在汉中,共同研究和探讨在我国交通史乃至世界交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蜀道及石门石刻的有关问题,这不仅对我国的考古事业有所推动,而且对蜀道沿线的旅游业和经济开发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