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湘军对近代军事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它的影响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湘军是近代军阀的先河,曾国藩是近代军阀的鼻祖。这种观点自罗尔纲先生提出以后,遂成为定论而被研究者广为接受。我认为这种观点还是有商榷余地的,兹就12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及曾国藩个人的若干因素阐述一下湘军与近代军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曾国藩的学术观王继平曾国藩的一生,虽然以其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河山而名列“中兴名臣”,但他与一般封疆大吏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他的早年,对学问是有所研究和造诣的。并且,他的学术思想及其治学方法,对他的政治思想及政治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  相似文献   
3.
正坪头遗址位于山西河曲县刘家塔镇坪头村西,西南距县城约28千米,东依山丘,西邻黄河,附近有两条冲沟,南邻寺沟、北邻长尾沟(图一)。遗址位于俗称"城坡"的黄土峁上,地表散布零星的龙山时期陶片,断崖上可见房址、灰坑等遗迹。为配合准朔铁路(内蒙古准格尔旗至山西朔州)建设,2009年10月至11月和2010年4月至6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区现为阶状耕地,共布5米×5米探方29个,发掘面积725平方米,累计清理墓葬1座(M1)、  相似文献   
4.
世代生活在牧场、草原上的新疆各少数民族,以马为伴,形成了风情浓郁的马上运动——刁羊、赛马、姑娘追等;以农业生产为主,形成了摔跤、角力等运动。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的余暇时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自己得到放松、休息和享受,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强了体质,提高了体力和智力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1916年1月27日,贵州响应云南首义,宣布反袁独立,并组织了护国黔军开始驰赴各战场与袁世凯北洋军队作战。其中由王文华率领黔军第一、二、三团,编为护国黔军东路支队,于一月下旬开赴湘西地区,阻击由马继增统率的北军第一路军。在将近二个月的战斗中,护国黔军东路支队与袁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三路齐攻,先后占领了晃县、洪江、沅州、麻阳等湘西重镇,保卫了滇、黔护国首义根据地的侧翼。关于护国黔军东路支队攻克沅州、麻阳的时间,谢本书等著《护国运动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中说,沅州是于1916年2月5日攻克的;麻阳则是2月26日攻克的。①这两个时间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湘学在经历了元、明时期的相对沉寂之后,进入了晚清繁盛时期。促成这一时期的繁盛现象,除了学术发展内在的规律及客观环境外,县域人文因素或曰县学的积淀,是重要的元素。新化邓显鹤于湖湘文献特别是船山遗书的收集整理、湘乡曾国藩经世理学士人群体的崛起、浏阳谭嗣同对中西学术的融通,促成了晚清湘学的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7.
论湘军与晚清中国社会王继平湘军的兴起,不应当仅仅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太平天国战史的角度来诠释。作为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诸种因素交汇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作为一个势力集团,它对于晚清中国社会各层面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本文拟将湘军当作一个...  相似文献   
8.
湘军,曾被人称为晚清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以为“书生用民兵以立武勋,自古以来未尝有也”。的确,湘军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产生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然而,湘军为什么会兴起于湖南?这是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为人所忽视的问题。我认为,湘军的兴起,与湖南的社会经济、阶级状况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之出现在清朝咸丰年间,乃是清中叶以来湖南社会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合适土壤而孕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2002月5月,山西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村民反映在石竹林寺旧址上发现佛教造像,忻州市物管理处得悉消息后赶赴现场,清理发掘出佛教遗物4件,分别为两尊胁侍菩萨、一尊弟子及一个佛座,质地俱为汉白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洋务教育平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办教育,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洋务企业及近代外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者注意的课题。然而,史学界的研究现状与这一课题的重要性极不相称。三十多年来关于洋务教育的研究论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不含对个例的研究)。而且,大都是从洋务教育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角度来立论,认为洋务教育是适应巩固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的需要发生的,它压抑人才,收效甚微,具有反动的性质。即使稍有肯定的意见,也只是就其客观的效果或影响略加肯定。这一切都说明洋务教育的探讨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