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在世界文学的长河中,各民族文学都是在互相影响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而走向繁荣的。  相似文献   
3.
王福和 《古今谈》2009,(4):23-26
文史馆工作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 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进入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期,国内的经济建设既要不断深入,又要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背景下,担负起和平与发展的艰巨使命。在共和围历史上,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是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而新世纪新形势下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是我们所面临的又一次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4.
王福和 《古今谈》2006,(4):45-48
1850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多余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生活不得志,情感不得志,英年早逝的“多余人”丘尔卡图林的形象。1921年,中国作家郁达夫在《沉沦》中塑造了一个性格抑郁,情感孤独,过早告别人生的类似人物“他”的形象。1924年,郁达夫发表散文《零余者》,开始为自己作品中的同类人物寻求名分。1932年,郁达夫将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翻译成《零余者的日记》。于是,他笔下的类似的形象就被称为“零余者”。  相似文献   
5.
西域见闻     
王福和 《古今谈》2006,(3):44-47
早就听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但碍于地域的遥远和诸多原因,一直没能踏上那片美丽的土地。久而久之,新疆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说而在心中变得越发神秘起来。到新疆去,不但成了心中的梦想,甚至随着岁月的流淌而逐渐地演变成为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6.
1659年,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在喜剧《可笑的女才子》中,通过两个初到巴黎的外省女子由于爱慕虚荣所导致的一系列闹剧,辛辣地嘲讽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故弄玄虚、咬文嚼字的虚伪风尚。剧中的两位女子为了显示自身的典雅和高贵,故意编造出一些云山雾嶂的新名词,将“镜子”称为“风韵的顾问”,将“椅子”称为“谈话的舒适”,将“请人跳舞”称为“赋予我们脚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王福和 《古今谈》2007,(2):64-70
面对《思考者》的思考2007—02—1008:53:11 巴黎到处都是博物馆、艺术馆, 巴黎本身就是一座偌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我们这群肩负着文化考察任务的文化人,刚刚落脚,就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之中。  相似文献   
8.
王福和 《古今谈》2006,(1):14-18
1834年的俄罗斯和1918年的中国文坛,分别诞生了两部名字相同、文体相同、人物相同、风格相同的伟大作品——《狂人日记》。由于是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前,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在后,因此,自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之日起,关于两部小说的影响与被影响,借鉴与被借鉴的学术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两部同名、同文体、同人物、同风格的“狂人”小说,就此成为中外文学交流中“直接影响”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
应约克大学和圣母大学的邀请,我随同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代表团访问了这两所学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