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阳马家营石棺墓初论王炜林1987年10月,我们在对地处陕西南端秦巴山地中的紫阳县汉城乡马家营村汉江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发掘时,在遗址西部靠汉江断崖处,发现4座以石板材为葬具的墓葬(详见《紫阳马家营石棺墓》)这在陕西南部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也是整个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新华、石峁、木柱柱梁、神圪垯梁、寨峁等遗址的分析,初步研究了陕北地区龙山及夏时期的聚落与社会等问题。本文把这一时期的聚落分为三级,进行了聚落分类,同时通过墓葬研究对墓葬进行了分类和分级,并分析了当时的葬俗、葬仪、社会等级等,此外对石峁古城的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对遗址区实测剖面进行沉积物磁化率强度、孢粉等分析研究,表明自距今6000年,受全新世以来陕西关中地区东亚季风气候变化控制,杨官寨遗址古气候呈现温暖湿润与干旱寒凉相互交替的特征。距今6000年到5400年,该地古气候温暖湿润,宜于植被生长,以农业种植与畜牧业为主,为庙底沟文化大型环壕聚落的出现提供了有利基础;距今5400年左右,古气候出现短暂的降温期,呈现干燥低温特征,受此影响,杨官寨遗址聚落规模大幅萎缩。出现了以半坡四期文化,古气候呈现由冷转暖、降温、暖湿、较冷四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陕北汉画像石中的树形图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陕北的汉画像石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以树形图案为内容的画像题材.从目前的发现情况来看,这种题材不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一般都处于非常显要的位置.汉代人独有情钟地选中这类题材。在当时一定有其深刻的文化社会背景。因此.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汉画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在杨官寨遗址环壕东北角联合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发掘遗迹中包含一座堆积复杂、遗物丰富的庙底沟文化中晚期灰坑(H85)。根据遗迹结构、堆积状况,推测该灰坑应为一处具有居住性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相似文献   
6.
<正>《考古与文物》是在呼唤科学、发展经济的大背景下诞生的。197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新恢复建制,为促进考古成果的快速发表及培养人才,拟办一份文物考古类的学术期刊的议题也被提上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日程。经过二年的精心筹备,终于在1980年,《考古与文物》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7.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地处泾河下游北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海拔498.5米,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为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所罕见中心聚落遗址。2004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  相似文献   
8.
陕西神木大保当第11号、第23号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木县地处陕西省北端,东南临黄河,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长城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县中。大保当乡位于县城西南约50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中,黄河支流秃尾河从其东流过。墓地在乡政府西约2.5公里的高地上,榆(林)府(谷)公路从墓地中部穿过(图一)。大保当墓地是1986年全省文物普查时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神木石峁遗址调查资料的相继刊布[1],人们逐渐开始重新检视海外各学术机构和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玉,将许多重要藏品特别是风格独特的墨绿色牙璋类器物的产地追溯到了石峁遗址。据称大英博物  相似文献   
10.
试论泉护二期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护二期文化是以1958年发掘的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的第二期考古文化命名的。关于这种文化,《华县泉护村》报告虽已作过论述[1],然而,关于泉护二期文化,长期以来在考古界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就泉护二期文化的相关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