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前515年以来树木年轮表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轮年代学(Dendrochronology)是对树木年轮年代序列的研究。树木树干的形成层每年都有生长活动,春季形成层细胞分裂快,个大壁薄,在材质上表现疏松而色浅,称为春材;由夏季到秋季,形成层的活动渐次减低,细胞分裂和生长渐慢,个小壁厚,材质上致密而色深,称为秋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赤峰市大山前遗址属于中国北方青铜时代早期文化遗存 ,出土了大量夏家店下层文化遗物 ,其年代为 2 0 0 0BC~ 15 0 0BC。本文对大山前第一地点 1996年发掘区中部的探方T4 0 6内F8H1灰坑出土的木炭碎块进行了种属鉴定 ,并对出土的不同树种的木炭碎块进行分类和称量 ,得知当时的地带性植被为油松林和蒙古栎林 ,生态气候为温湿类型 ,同时也存在着气候暖干波动现象 ;柳属的发现说明遗址附近有河流存在 ;根据蒙古栎的起源和生态特性推测这一时期可能有人类的砍伐活动 ;H1出土的油松木炭可能绝大多数属于薪炭遗存  相似文献   
3.
前言 1949年,碳十四断代的创始人利比(W.F.Libby)公布了第一批碳十四年代数据,宣告碳十四测年方法取得成功,轰动了整个考古界和地质学界。碳十四  相似文献   
4.
木炭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考古发掘出土的木炭可以重建考古遗址周围的环境,重建植物群,探索遗址的居民与自然界植被的关系,寻找有关古人类的信息。该对木炭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取样与鉴定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以研究实例进一步说明木炭的鉴定过程,对拓宽我国科技考古研究方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树木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树木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能源、医药以及其它产品。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与考古文化具有同时性。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的分析,再结合其出土的环境背景,能获得古代人类利用树木的信息。本研究对商代中晚期洹北商城、殷墟孝民屯遗址、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量木炭、木材进行了分析,对殷墟大司空遗址303号墓出土枝叶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植物种属的出土概率还是百分比,栎属都是最高的,无论是普通村邑的房址还是窑址,栎属的出土概率和百分比也都是最高的,表明人类对这种木材的喜好。栎属是商代晚期人类主要的薪柴材料,也是刘家庄北地和孝民屯遗址普通村邑的建筑材料。栎属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当时的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建筑材料的选择不仅受到聚落周边植被状况的影响,还与木材性质和建筑性质有关。洹北商城的一号、二号建筑基址选用了松木,而刘家庄北地的一处木炭遗迹主要选用了柏木。(3)刘家庄北地出土了栎属、李亚属和枣属的木炭,孝民屯遗址也出土了栎属和枣属的木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人类有可能食用这些树木的果实。(4)树木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伤及形成层的伤害时会产生锯齿状生长轮。刘家庄北地灰沟HG3Ⅰ中出土的大量的带有锯齿状生长轮木炭,锯齿宽度1毫米,间距1毫米,较规则,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但究竟何种因素导致锯齿形成,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5)商代晚期刘家庄北地古代先民选用侧柏做井架。(6)同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出土枝叶进行研究,能极大地提高鉴定的准确率。通过研究,大司空遗址303号墓随葬品敞口折肩尊的口部数层叠压在一起的植物枝叶是具有药用作用的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总之,本研究不仅获得了商代中晚期先民因材施用的木材利用特点,而且为现今木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史料。短梗南蛇藤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医药卫生史、民俗和礼仪以及现代医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古遗址木材分析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芝 《南方文物》2011,(1):156-162
无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还是生产力水平高度提高的近代,木材总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正是人类与树木息息相关,有意无意中把木材带入遗址,经过各种实践活动,使这些木材经过了不完全燃烧形成木炭或保存在干燥、含水较多的极端环境中,因此考古发掘中经常出土三类木材,包括木炭、浸水木材和干木材。本文介绍了木炭分析简史、干木材与浸水木材分析简史,并侧重介绍了木材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对于今后我国考古学研究中开展木材分析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木材分析相比较,中国木材分析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更缺乏较为系统地深入研究。今后应开创一条适合中国考古学自身特点的木材分析之路。  相似文献   
7.
8.
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出土的12块木炭都是栎属,其中槲栎组占比较高,麻栎组次之.表明当时的人们有意选择燃烧热值高、火力强大、燃烧持久的优质栎木作为冶铁燃料.通过对木炭样品的观察,发现58%有明显的材表,木炭样品的年轮数大于或等于10轮,直径在5.2厘米或以上,认为古人对采集冶铁燃料可能有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周懿王墓位于郑州荥阳市贾峪镇鲁庄村西,由寝园建筑、主墓、祔葬墓等组成。周懿王墓和部分祔葬墓出土少量木质棺椁残片,我们从M70(周懿王及王妃王氏合葬墓)取到2件棺木和1件椁木,从M102(周懿王夫人王氏墓)、M104、M105和M115各取到1件棺木残片样品,共7件木材样品,目的是通过木材鉴定和对其有机成分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明代高等级葬具在用材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树芝 《文物》2012,(10):82-88,96
一研究背景九连墩墓地位于湖北枣阳市吴店镇,地处大洪山余脉的一条南北向低岗上。200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九连墩墓地1号、2号墓及附属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定两座墓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葬。本文主要对1号墓出土棺椁的材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九连墩1号墓为二椁二棺,是典型的"大夫"级墓葬,外椁长8、宽6.82米,其内以隔板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