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星远  王晓艳 《神州》2014,(11):260-260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各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以寝室文化建设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出一个活泼愉快、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1943年美国出台《麦诺森法案》,废除了1882年排华法,它是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本文从三方面阐述《麦诺森法案》出台的原因:第一,中国对美国的利用价值发生改变。第二,中国对美国提出了废除排华法的要求。第三,美国华侨状况的变化和美国舆论对华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王晓艳 《收藏家》2022,(11):97-104
邹一桂《菊花百种》卷著录于《钦定石渠宝笈续编》一书,《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有此画记载。经分析,这幅邹一桂绘制的《菊花百种》卷是一件寿礼,一幅恭祝乾隆皇帝四十万寿的祝寿图。一、《菊花百种》卷简介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邹一桂《菊花百种》卷,绢本,设色,纵34.2、横972厘米,其中画芯纵33、横680.3厘米。图卷绘一百种菊花和万寿菊,每种题一首诗文。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在8000年前开始琢玉成器,并由此形成以玉器为载体的中华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清乾隆时期—鼎  相似文献   
5.
王晓艳 《神州》2012,(29):33-33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级旅游大国进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看待何处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和未来的旅游大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晓艳 《神州》2013,(34):268-268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会计电算化。迅速应用于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运用财务管理电算化,不仅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更是让企业整个管控都得以优化。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存在着人才匮乏、安全风险、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对当今的新兴的会计业务的支持有所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应有的作用。本文对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及加强企业财会电算化队伍建设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有“蒋介石的配剑”之称的戴笠,可谓是一极端神秘的人物,一直给人以捉摸不定、神出鬼没的感觉。关于他及其领导的特工组织的资料不多,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峡两岸才开始出版一些特工人员的回忆文章。由于特务机关的特殊性,不可能像其他的机关一样留下大量档案资料,因此只有通过曾  相似文献   
8.
王晓艳 《收藏家》2022,(7):57-64
《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五福”中“寿”乃基础,“寿”是“五福”之首。祈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寿文化有着漫长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其内涵被不断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正>《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五福"中"寿"乃基础,"寿"是"五福"之首。企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本文介绍47件黑龙江省博物馆藏以"寿"为题清代文物,涉及织绣、金  相似文献   
10.
1866年威妥玛的《新议略论》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回望历史,本文按《略论》行文顺序边叙述其内容,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审视《略论》,不谈威妥玛的立场和主观动机,在威妥玛的观点中不乏正确指出清政府弊病之言并为清政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