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晋文化研究的缘起晋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来研究,是七十年代初,我陪苏秉琦先生踏查沁水县下川旧石器遗址时由苏先生提出来的。十多年过去了,回忆当时我对晋文化的概念及其渊源、内涵、特征的认识,很是肤浅和贫乏,只是在苏先生的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  相似文献   
2.
龙图腾与夏族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少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中心分布地的河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夏文化是从河南发展到山西晋南地区的。我在中国考古学会1983年第四次年会上提交的《试论东下冯类型文化的渊源》一文中,根据晋南地区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陶器形制及其发展变化具有连续性等现象,提出了晋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源地,而河南  相似文献   
3.
从唐叔虞之封论周族的起源王克林AccordingtotheepigraphofthebronzeQuiVesselofJinGong(Duke),TangshuYuwasconferdeasDukeinWuwang(WuKing)period,his...  相似文献   
4.
晋文化与地方青铜器文化关系探索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考古学上的晋文化,作为中国境内一个具有地域性文化的研究课题,自七十年代提出后,在八十年代第一次晋文化研究讨论会上得以确认,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真正有分量的研究还是不多的。对此,笔者虽曾写过几篇小...  相似文献   
5.
试论东下冯类型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术界对夏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发表的简报和论文,日渐其多,无论是对夏代历史和文化的论述、考释,均有高见卓识之处,是有成效的。 首先对夏代历史的态度,信乎!还是古代传说?历来就有不同的意见,然时至今日,在考古资料不断增多,研究深入的情况下,令人感到似乎以往被浓雾笼罩的夏代历史与文化,逐渐披露其身影和容颜。从而人们对夏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如同对商代历史与文化一样,逐渐趋于持肯定的态度,仅这一点,对夏文化的研究来说,就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表现,是值得我们高兴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人祭和人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祭和人殉,是古代两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现象。根据考古、民族学资料和历史文献的记载,人祭是杀人来祭祀人格化的神灵和对山川等的自然崇拜。它是原始宗教的迷信活动。人殉是用人来为原始社会的氏族首领、家长及奴隶制社会的大小奴隶主陪葬。世界人类历史上各民族都存在过这种野蛮残酷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在我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人祭和人殉的形式、性质是什么?人祭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逐渐被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民众所认同,已经成为社会的构成部分,因此,在地方志社会部分,不能没有“社区”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骑马民族文化的概念与缘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自原始社会的先民驯养以来,迄今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这不仅因为马对人类生活、生产、交通、驮运、征战等贡献最大,而且几千年来驰骋于欧亚大陆和中华大地,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中国古代南北方民族的融合,都创造了丰功伟绩。马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  相似文献   
9.
鬼方的考释与训诂 关于鬼方一名的涵义,检阅字书和古今学者的考释,可谓多余。王国维说:“鬼方之名当作畏方”,为春秋诸狄之祖的隗姓。而狄族,徐仲舒和厂山先生均认为是为晋献公所征伐的“翟祖”(《国语·晋语》)。无论是鬼方、畏方、还是狄或戎,诸家均未作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山西榆次古墓发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山西省榆次市在工业建设中,于王湖岭发现了一处古墓地,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于1971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进行了发掘。墓地位于榆次市东北关的王湖岭地区(图一),地势较高,墓葬分布较为密集。面积纵横约有二三百米。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七座墓葬进行了发掘。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