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初,广大人民由于摆脱了蒙元的残酷统治,手工业工匠,从工奴的地位解放出来,生产热情就大大提高,这是促成明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冶铁、纺织、陶瓷、漆器及雕版印刷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进步.特别是雕版印刷,突飞猛进,它的成就,成为了中国版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既超过了宋元,也为清代所不及.明代雕版业的发达,当时如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都是盛极一时.刻工名手,首推安徽徽州黄、汪诸姓的艺人.他们作品,数量多而质量高,并有其独特的风格,所起的影响也较大,所以在版画史上,便有"徽派"版画"跨迈流俗"之称誉.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固以湖山的秀丽优美著称,环湖诸山的石窟造像,也有它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些凿刻在巉岩石壁间的造像,虽然遭到长时期自然与人为的毁坏,但仍有不少遗像至今犹保存完好。这是古代雕塑家辛勤创造的业迹,是中国雕塑史上不可分割的部分。西湖的石窟造像艺术,在年代与数量上,固然不及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大同的云岗,洛阳的龙门,但作为研究中国五代、宋、元时期造像艺术来说,仍有重要的价值,是应该予以珍视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在山水、花鸟画盛行的同时,历史画和风俗画的兴起,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两宋历史画和风俗画与前一代比较,可以看出题材的更加广泛和描写的更加深刻,也标示出人物画在两宋时代有了新的成就.见于记载或从现存作品中了解到的燕文贵"七夕夜市图",李公麟"免胄图"、"西园雅集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胡笳十八拍图"、"村医图",萧照"中兴瑞应图",刘松年"中兴四将"、"耕织图"、"便桥见虏图",马远"踏歌图",李嵩"服田图"、"四迷图",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苏汉臣"货郎图"、"五瑞图"以及"朱云折槛图"、"望贤迎驾图"、"流民图"、"耕获图"、"春游晚归图"、"村牧图"、"宫治纳凉图"、"秋林访道图"等,都是曾为画家、评论家、收藏家们所重视过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王伯敏 《古今谈》2010,(1):19-21
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文艺春天的气息已逐渐浓起来,文艺工作者都跃然而起,我在组织力量,编写一部大型的《中国美术通史》,其中书画篆刻史部分,请了王冬龄参加。王冬龄治学谨严,这部书出版后,  相似文献   
5.
大型古版画《报功图》王伯敏关键词版画,《报功图》《报功图》是古代一种大型的活版版画。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版画。这种巨型的古版画,已经发现的,至少在四幅以上,安徽博物馆、江西婺源博物馆各藏一幅,上海博物馆藏两幅。其中最大的一幅,无论画...  相似文献   
6.
略谈肖形印     
印章的起源,先于雕板印刷,略迟于甲骨玉版的镌刻。虽然,印章与雕板印刷在效用、性质上各有所异,但从其摹刻施印这一过程来看,正是承继了甲骨玉版镌刻的传统,却又为雕板印刷的发明起了积极的和带有启发性的作用。印章之名始于秦代,据"集古印格"序言中谓,秦始皇恶"玺"之音与"死"相同,便易名为"宝"、"印"、"章"。所以玺(亦作鉨或(土尔)),便为印章最古的名称。"周礼"掌节职上即载有"货贿用玺节"之说;  相似文献   
7.
石涛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这句话,可以标志墨法、水法至明清之际有了显著提高.龚贤(1618—1689)的用墨.被誉为“执牛耳于江南”.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中.本文,就龚贤的山水作品,着重分析其在墨法、水法上的巧妙运用.并根据他的用墨、用水的特色,分了四点加以阐述.一、重皴染,不作钩抹.钧抹,只见“骨”而少墨气,而重皴染,可以充分发挥积黑、渍黑浑厚的作用;二、求润不求湿.求润在于求画的韵味.“韵”在画中是一种画  相似文献   
8.
胡正言及其十竹斋的水印木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末年,胡正言在金陵创立的十竹斋及其刻印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在我国印刷史和版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我国艺术史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重大影响。今天,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掌握和研究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刊自1993年第5期始,特设“十竹斋艺谈”专栏,并邀请十竹斋艺术学会张尔宾先生为专栏特约编辑。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三年,我們到大同雲崗參觀石窟雕刻藝術,在從十三窟與十四窟之間向上攀登時,到窟頂偶然發現了一片彩陶。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於是化了兩點鐘的時間,在石窟上面继續找到了近二十片陶片。據石佛寺和尚佛見  相似文献   
10.
(一) "太平抗倭图"是一幅杰出的历史画,动人的描繪了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太平(今浙江台州温岭县)人民英勇抵抗倭寇侵犯的事迹,既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也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 "太平抗倭图"原蔽温岭县城中,現由浙江省文管会保存。画高6.7尺,寬6.5尺,以淡赭为主調,以石綠画屋背、城墙及远山,人物均施重彩,一种民間繪画的簡朴作风,跃然紙上。画面极为壮伟,人物多至四百五十人左右。所画太平全城,自各城门、城中河水、上下水洞以至大街小巷、第宅牌坊等都得到了巧妙的安排,传戚继光平倭时带来的"飞来鐘",在这幅画中也可以見到。城中百姓全都集中在城的西北角(北城至小西門),有的在城下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