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八七年四月,考古工作者在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发掘清理出了大量唐代金银器。这批金银器,依据地宫出土的《供物帐》碑、器物的铭文,以及施奉者姓名和铸造工艺水平等方面看,可分为官府铸造和民间铸造两类。民间制造的器物,器形、纹饰与工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地宫从漫道踏步十一阶开始,铺撒了大量的货币,经过清理,初步汇总,完整成形的24450枚,还有一部分破碎和锈蚀不能清理的,共计约25000余枚。这批货币,是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地宫封闭时撒进去的。它以开元钱为主,经初步清理,计有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韩元重宝、半两、五铢、货泉、布泉、大泉五十等品类。唐代早期开元钱品相繁杂:“会昌开元钱”就发现已有“京,润,兴、洛、洪、昌、蓝、鄂、兖、平、梁、宣、襄、越、潭、梓、广”十七类。乾元钱  相似文献   
3.
浅谈法门寺地宫出土部分金银器的定名及用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批金银供养器及佛教法器,为我们研究唐代金银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出的还有一通《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碑(以下简称《物帐碑》),为我们深入研究法门寺文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依据。本文根据《物帐碑》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对已发表的法门寺的部分金银器的定名及用途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韩休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南。2014年3-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区旅游民族宗教文物局联合组队,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墓志记载,墓主人为唐玄宗朝宰相韩休及其夫人。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的单室砖室墓,由墓道、五个过洞、五个天井、六个壁龛、封门、石门、南道、墓室等部分组成。甬道、墓室及其穹隆顶均绘有壁画,包括乐舞图、山水图、朱雀、玄武、星象等题材。其中山水图填补了我国唐代绘画缺少实物的空白,学术价值较高。乐舞图对于研究唐代乐器、舞蹈、服饰、民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清凉山附近配合基建发掘60座古墓,其中M4、M10出土器物丰富,随葬品组合保存完好。结合墓葬地理位置、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分析,两座墓分别为东汉中期下杜城周围低等爵位的庶民和低级官吏的墓葬。  相似文献   
6.
地域振兴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其解决途径多表现为挖掘地域原有内涵,例如乡土性、文化的景观或者传统建筑物群,并进一步赋予其文化价值与资源性价值。京都府南丹市美山町的"茅葺之乡"以"日本的原风景"著称,于1993年被指定为传统建筑物群。在这一景观的文化遗产化及以之为资源开展的地域振兴活动中,地方主体积极致力于景观保护、观光推介、产业促进、与城市的交流,并带动了民众对自身生活的重新审视。同时,资源化体系下的负面机制也必须引起我们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考古学家江村治树在其新作《春秋战国青铜货币的形成和展开》一书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先秦出土货币的大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结合其他材料,着重对货币发行主体加以深入研究,认为中国青铜货币形状受发行者的强有力制约;具有多种形状和地名的青铜货币被有效地使用,是由于存在多种发行主体和目的;特别是在三晋地区,货币随时代前进而呈现多样化发展的原因,是在民间有多种多样的发行主体存在;都市的各种工商业者们以其经济实力为背景,发行了各种各样的货币。该文即是对该项研究成果的简要总结。用作者的话说,该书的研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探究个别货币的特性,而是为了系统地探寻在中国古代如何出现了青铜货币?这种货币是怎样发展的?并以此为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把握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经济的实态,从而更清晰地辨识其时代的社会、都市以及国家的具象形态。"  相似文献   
8.
选调北京1951年初,军委给华东军区发电报,要在山东的部队中选调排长一名,班级干部和优秀战士55名来北京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条件是:25岁以下,家中经过土改,贫雇农成分,党团员,战斗勇敢,立过战功,识普通文字,身体健康。具体任务下达给华东步兵100师,在全师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将白银按一定形状和重量铸造成的块状物,通常称之为银锭。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赋税均征收白银,政府支出及民问各地相互问的交易,也以银为主要货币,因此对银两的需用量很大。清代银锭是在清政府大力提倡“用银为本、用钱为末”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清代银锭按其大小,可分为大锭(五十两)、中锭(十两)、小锭(五两以下)及碎银4种。清代银锭流通广泛,各省自行铸造,商民也可委托各地银炉自由铸造。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形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如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多为船形(形似倒扣的马蹄),江西、甘肃、贵州等地多为方形,四川多为椭圆形,广东、广西主要铸行砝码形银锭,河南和宁夏等多铸行腰形银锭,牌坊锭(马鞍形)则是云南公估银的标准器形。由于清代银锭的广泛流通和分散铸造,致使清代银锭各种造型并存。但清代的五十两大锭,器形一般只有船形和方形两种。人们通常见到的多是两头翘起的船形元宝,习惯上即将其称作银元宝。笔者现介绍一枚清代安徽太湖县铸造的五十两银锭,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0.
陶治政  陶治力 《安徽钱币》2006,(4):27-27,F0002,I0001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3月3日,大总统批准了财政部所拟造币厂章程,其中提到“暂设总厂于南京;设分厂于武昌、广州、成都、云南四处。”3月9日,财政总长陈锦涛呈文大总统,建议鼓铸1000万元大总统像纪念银币。孙中山令财政部文,同意鼓铸,并令财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厂依式鼓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