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9年冬——1949年冬,建在贵州边远山区榕江的国立贵州师范(简称“国师”),其办学特点为“教育即生活,生活要生产”,因而曾名闻全国。该校的前身是贵州省立青岩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秋,前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接任校长后,为了开发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1939年冬,便将学校迁往当时尚未通公路的榕江,改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1940年春,国师在榕江设师范部(高师3年制)简易师范部(4年制)、初中部(3年制)开始招生。1940年我从榕江县城区小学转入国师与榕江县政府合办的联立小学,1941年春,考入国师初中部。我在国师及其小学读书的四年(1940——1943),正是校长黄质夫按照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2.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孙应鳌,字山甫,谥文恭,贵州省清平(今凯里市炉山)人。官至国子监祭酒、工部尚书。孙应鳌任陕西提学副使时,曾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登华山,时年36岁,系有史可  相似文献   
3.
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门寺是我国境内的著名古刹之一。至迟在北魏肘,寺内当已有珍藏释迦牟尼佛真身玉骨的宝塔。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寺内原有明代建造、民国年间修葺的十三层八角砖塔一座(图一),1981年8月该塔因霪雨等原因倒塌。为重建此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文化局及扶风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在拆除原塔残余部分后,对塔基及其外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发掘工作从1987年2月28日开始,至11月30日暂告一段落。其间,大体可分作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的《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全译》)成稿于1977年,出版于1981年6月。此书出版后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96期曾作如下评述: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经全译》,是一个新的开端。《全译》将三百零五篇全部加以译注,比较充分地吸收了历代和今人研究《诗经》的成果,提高了译文水平,在古诗今译方面做了些新的尝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全译》基本上是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不任意删节也不任意增添词义,尽量找出一些对应的词加以翻译,读者通过这样的译文,基本上可以掌握原文。……《全译》好就好在注释的文字很扼要,但在关键之处均能说明本于何家。征引的诸家见解,都是有代表性的。《全译》在碰到一些各家说法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原贵州大学、贵州师大教授李独清先生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记。因父举进士,得承庭训家学,博通群籍。又师承乙未科进士、晚清礼部祠祭司主事杨覃生,因以文思大进。未及而立,即受聘于贵州通志馆任编纂,主编贵州通志中的艺文志、金石志、祠祀志。独清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周密,对历代文学,特别是唐宋文学、贵州文史、目录版本学,造诣殊深。在我省高校执教40载余,桃李满园。独清先生六十余年来熟爱并攻习诗词,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山谷),尤为笃嗜,撷汉魏六朝之精华,又独具一格。一生作诗近三千首,感事、言物,皆见性情,咏史咏事,亦史亦诗。在黔省诗歌界中,领袖群英。诗词造诣之精湛,志行之芳洁,固黔中之宿望。  相似文献   
6.
周起渭(1664—1714),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崖骑龙人。周起渭出生于康熙三年,正是清世祖1644年开始君临全中国实现清王朝统治的第20年,亦即清康熙大兴文字狱族灭庄廷鑨的第2年。庄廷鑨当时因续编《明书》,对明、清间的情况,多据实直录,表现一些思明反清的民族情操,而被清廷下令:庄氏家族、作序人、参校人——凡列名书中者、买书者、刻字印刷者以及地方官,连同其家属半成丁一律处死。民族牢  相似文献   
7.
翻开中国历史,历代的最高统治者,除远古的尧舜时代各部落酋长是经过推举产生的以外,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以来,历代君王不是由武力夺取的,便是通过残酷的政治斗争获得王位的,他们的后代则是世袭的。因此,历史上大凡创业之君都知道前朝之所以覆亡,大多是由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而被推翻的。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尚能选贤用能,虚怀纳谏,因而也出现过吏治清明的暂时局面。但由于他们实行的是世袭制,到了他们的后代,大多出现昏庸无能、贪婪残暴之辈来做皇帝,使任用一些善于逢迎谄媚的小人。这…  相似文献   
8.
在贵阳时曾参加过杨文编研讨会,与会者多以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把贵阳人杨文嗯(字龙友)写成八面玲球、两边讨好的‘润色”人物而为他打抱不平。贵阳人推崇杨文胞于隆武帝时任兵部右待郎,在浙江街州抵抗清兵不屈被杀的壮烈行为以及他(山水移)、(询美堂)等诗文集的文学价值;对杨文钢是南明权好马士英的妹夫、魏忠贤阉党阮大销的盟弟,当马、阮拥立福王而得势时,杨文胞为了做官与马、阮等人沉谈一气的事避而不提。是贵阳人为前贤讳呢?还是孔尚任丑化了贵阳人?心中一直置疑。近日重读明史及(桃花扇),深感此剧不愧为我国的古典名…  相似文献   
9.
“历代王朝几经更迭,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曲折前进,反复循环,为何其亡也忽焉,考诸历史,大多系自取败亡。《尚书·太甲下》说:“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史记·商君列传》也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这些话都道出了治乱的根本原因。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衰朽的朝代,残暴的君主,都是祖国发展的障碍物。”障碍物是人为设置,也是统治者自作自取的。朝代败亡,人民历尽磨难,却活了下来。回顾历朝自取灭亡的情况,大都未出如下几种类型。 1、腐化导致灭亡我国第一个因腐化而亡国的是夏桀。《史记·夏本记》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相似文献   
10.
淮建利 《史学月刊》2007,(11):37-45
宋朝的配军制度,是建立在配隶法基础上的强制罪犯充军的集兵制度,是宋代兵制中于募兵制之外又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配隶法自宋初实行以后,逐步成为一个内容繁杂、适用于各种犯罪的刑种。两宋时期的厢军是配军数量较多的军种,配军不仅集中分布在厢军的牢城营,而且在厢军其他重役军分和一般军分中都有较多分布。由于配隶法适用范围的泛化和枉法滥配现象的大量存在,宋朝牢城等配军军分的溢额成为一种常态,配军数量十分庞大。宋统治者之所以将罪犯配隶充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控制一批能够服兵役和劳役、随时听候国家调遣的人力资源,配军的存在也因此具有了其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