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格说“农会会员证”不算一种“币”,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以及和普通铜元的奇妙结合,在铜元界和徽章收藏界均受到重视。笔者同时发现的有多枚,均为20文型铜元改制,除编号不同之外,文字、图案完全一样。正面文字除了“会员证”三字之外,底下的六个字是“士敏县农会制”,多数笔画简略,难以辨认,加之“士敏县”目前已不存在,在历史上记载也很少,因此很多收藏者、研究者往往无法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中国铜元研讨会”于2005年9月9日-10日在山东省会济南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钱币天堂”“中国机制币论坛”两个网站的铜元爱好者共同发起。与会者当中既有地方钱币学会的成员,也有一般收藏协会的会员,更多的则是一般爱好者。此外还有来自台湾的收藏家与会。当地钱币学会的有关领导出席宴会并作了欢迎致辞。9日的会议进行了学术报告,涉及铜元的版式研究、铜元辨伪、铜元研究学术化的探讨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钱币收藏研究的发展,更多的爱好者开始走上研究探索的道路。在这个大潮之中,一些前所未见的铜元版式、品种被不断发掘出来,有的只是罕见的趣味品,而有的铜元具备版式分类的意义,更有属纲目性质品,且为试样、试机甚至是呈样币,在中国近代机制铜元历史上应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本文介绍的两枚精品属后一种情况,并取得了钱币界共识,为目前所见各种铜元目录著作所缺。  相似文献   
4.
机制币,听上去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用现代机器冲压铸造的各种金属货币。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专指19世纪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硬币。在清朝末年,它横空出世,完全改变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历史传统——“圆形方孔钱”,成就了一次币制改革的神话。货币史专家彭信威说,机制币带来的货币改革堪比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始皇将刀币等等改变为圆形方孔,而这次机制币也将“孔方兄”送入了历史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5.
论湖南“省宪”铸币的历史渊源与政治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省宪纪念硬币为湖南省所独有,包括有金、银、铜三种材质。面值有银币一元和当十、当二十铜元等三种,版别则有多种。此币由于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纪念意义,颇受历史研究者与钱币收藏者的重视。与“洪宪”铸币相比,可以说一个代表进步与发展,一个代表堕落与陈腐,二者在历史上的价值不啻霄壤之别。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5年第4期刊载刘敬扬、陈亚元著《福建永丰官银局述略》一文中提到:“为配合永丰官局发行局票,福建布政使用所辖之宝福局鼓铸一种大钱,面文‘集换局票’四字,楷书对读,背文‘一十当用’(或读‘当用一十’、‘一当十用’,黄铜质,或红铜质)。”“集换局票”还有一种背文“当五十用”的,此钱与“当一十用”字体、形制完全相同,可见宝福局所铸的“集换局票”有“当一十用”和“当五十用”两种。“集换局票”当五十用径54mm,厚3·4mm,重55g,铜质,浅红色,文字当属魏碑,确切地说当属习“郑文公碑”者所书,书法极佳。背文应读作“当五十用”,…  相似文献   
7.
8.
“第六届中国铜元研讨会”于2009年9月19日-21日在湖南长沙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等地的约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主要是“钱币天堂”、“中国机制币论坛”等网站的铜元爱好者、专家、收藏家、币商。会议得到“钱币天堂”网站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缘起“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系列十文铜元,从1912年开始,有多家造币厂生产,而且这些不同的造币厂隶属于不同的省份或政治势力,因此,哪些品种、版别出自哪个造币厂,由于缺乏可靠的档案文献资料,一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种争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存在。随着铜元收藏、研究事业的发展,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看到有价值的专论、专著。唯一可以借鉴的几本目录,也没有给出可靠的答案,甚至仅仅是毫无价值的对前人错误的直接抄袭。铜元界看重的未刊稿《中国铜元资料选编》,也没有可资考证的文字。1976年成书的《中华铜币…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中国铜元诞生于1900年,到现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间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时期,极少数地方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仍有铸造和流通,其历史不可谓不长。近现代的中国铜元,反映了近现代的中国货币制度,而且实物存世丰富,可惜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史学界的重视,近代史学界也只是从总体金融货币史的角度偶尔提到一些铜元铸造与发行情况,还往往犯以讹传讹、张冠李戴的错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国铜元收藏与研究的历史过程,并希望通过对前人成果的分析,找到某些对当代收藏与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