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东德庆发现战国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72年初,德庆县马墟人民公社凤村大队贫农郭子林一家,在落雁山打房基,挖到铜鼎、铜斧、铜靴形刀等文物,及时报告了县文化部门。经广东省博物馆和德庆县宣传站派人清理发掘,初步认为是一座战国墓葬,这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俗文学作品面向普罗大众,无论是题材还是语言运用往往都能贴近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语言状况。今据清末民国的粤方言俗文学材料,溯源补证粤方言词语二则。  相似文献   
3.
楚系文字有一个字作以下之形(下文以""表示): (鄂君启车节,集成 12110) (郭店<缁衣>46)(上博<柬大王泊旱>1) 其中鄂君启车节这一个字,过去研究者都释为"(黾)",无异议.第二字见于郭店<缁衣>,简文云:"筮犹弗知,而况于人乎.  相似文献   
4.
辨读湖北随州义地岗曾公子弃疾墓所出铜器铭文二则。曾公子弃疾斗铭文器名前之字应为"■",与楚文字多见的"■缶"之"■"一样,当读为"赴",说明器物移动使用的特征。曾公子弃疾、甗铭文器名前之字当是"葬",说明器物属专为陪葬而造,"葬"字写法与秦系文字同而与楚系文字异,值得研究曾、楚文字时注意。  相似文献   
5.
禤健聪 《江汉考古》2013,(2):117-121
根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两处异文,结合其他出土及传世文献资料,讨论相关的用字习惯:一是辨析楚简"虑"与"且"两个词用字的写法区别;二是根据"戴"的古文字用字情况,认为其隶楷阶段所从的""是秦汉以后的讹变声符。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考古实物和新蔡楚简、九店楚简等的记录,对楚简所见量制单位进行了辑录整理,梳理诸家之说,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战国楚简用字习惯,提出《逸周书》字词校读意见凡八事,读《文酌》“三尼”为“三匿”,《籴匡》“钟绝”为“钟弦”,《武称》“以毁其服”为“以毁其备”,《大匡》(第十一)“总害”为“凶害”,《小开》“色不知适”为“疑不知适”,《宝典》“腾上”为“陵上”,《武顺》“均”为“训”,《武寤》“王食无疆”为“王嗣无疆”或“王祀无疆”.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所出银器铭文进行重新释读。原释"又卅"合文应为"■",即量名"升";"■"与齐陶文的"■"意义相同,表示校量验证的确认证明;"平"和"■(容)"分别表示对银器容积的测定或记录。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关于战国楚文字材料的二则札记,对大府镐铭的第二句作了新的释读,把楚简中一般读为“冢”的字改读为“豬”。  相似文献   
10.
河南淅川徐家岭M9墓出土的薳子受鬲铭文自名之字当隶释为"■","■"从"圭"得声(指圭是的声符),应是"鬲"字异体或鬲的别称用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