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伯2819号文书所载为唐代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故其尽管残缺,却既为我们提供了当时部分公文格式的规范,又是唐代有关制度的仅存的原始记录。,在全部关于公文格式的敦煌汉文卷子中,伯2819号文书是最为权威而典型的一份。因此,如果我们不限于一般化的征引,而是充分考虑到其法律的性质,由此来抉发它对唐代政制研究的价值,那么,这项工作必将具有广泛得多的意义。伯2819号残卷所存唐代公文程式共六式,有字94行。内关、牒、符和制授告身四式首尾俱全,其余移式缺前文,奏授告身式缺后文。国内外学者都曾征用或考订过其中的  相似文献   
2.
楼劲 《敦煌学辑刊》2005,(2):382-383
<玉海>卷66<诏令·律令下>淳化编敕条引司马光<稽古录>日:"淳化五年八月初行淳化编敕,太宗以开元二十六(劲案:"六"当作"五")年所定<令>、<式>修为淳化令式."仁井田陞先生<唐令拾遗>序说第一<唐令的史的研究>四<唐后令>,据此并<玉海>前文及<直斋书录解题>述淳化中校勘唐代<令>、<式>之事,以之为宋修<令>、<式>之始,目之为<淳化令>及<淳化式>.  相似文献   
3.
汉代以来的墨家学说,常被学界称为绝学,认为其势凋零衰颓已甚。本文考察魏晋墨学流传之况,提出四个问题:一是其时学者仍多读《墨》用墨,《墨子》和墨学谈不上衰歇。二是魏晋玄学崛起而形名、名理学甚盛,其既与墨渊源甚深,构成了当时出现名、墨新著的基础。三是墨子被道教收入神谱,墨学部分成份在道教中承续和变迁,构成墨学发展又一分支。四是魏晋墨学的生态,说明其非因儒学独尊而衰,反映了当时子学传播和发展的某些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4.
楼劲 《历史研究》2019,(1):55-71
南北朝渐趋流行的异地察举和求举觅举之风为投牒自举提供了基础,而北朝地方官学生徒课试举贡之制则推动了投牒自举之法形成。在地方官学生源较为开放的传统和北朝后期游学大盛的局面下,北齐规定游学之士可与州郡学师生一并推择充举,确立了秀、孝应举就试的开放性,至此,投牒自举之法实非萌芽而已形成制度。隋唐常科贡士的相关规定和武周以来投牒自举者率多寄学应举的状态,即承此脉络而来。投牒自举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与魏晋以来举贡基础拓展、科目内涵调整、考试制度完善等事态相互呼应,一起构成了察举制错综演进为科举制的连续场景。  相似文献   
5.
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一书面世后,学界同人续有评骘,二三朋辈复加讨论。对北魏前期或魏晋以来北部中国的政治生态与民族关系,此书所探可谓提纲挈领,值得反复回味。本文欲就田先生此番研究的背景与成就有所归约与申说,更欲就田先生提出的问题有所发挥与探讨,希望能有益于相关研究的深入。一、一项困难重重而意义深远的研究有两种史家,一种是没有洞察力的史家,一种是有洞察力的史家,田先生是有洞察力的史家。有两种研究,一种是由简而繁穷其枝叶的研究,一种是举重若轻明其要津的研究,田先生的研究总是能举重若轻化繁为约。有两种著述,一种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订了北魏太和至正始年间修令、班令的有关史实 ,指出太和以来令凡修定者多已班行 ;没有班行的 ,有的是因缺乏施用的条件 ,更多的是因修而未成。因此 ,《九朝律考·后魏律考》认为孝文帝以来所修诸令搁置未行 ,其依据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结论似亦难以成立。同时 ,本文对存于《魏书》的后魏令篇目的勾稽 ,对北魏后期有关制度的法律形态和发展阶段的辨析 ,对孝文帝改革与有关立法过程的探讨 ,亦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