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曹操这个人,大家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臉的奸臣。”曹操的形象在封建正統主义文艺作品中,遭到了极大的歪曲,被擦上了粉臉。甚至某些有封建正統思想的史学家笔下的曹操,又何尝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呢!现在有必要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偏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点估价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早在1927年9月,魯迅先生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就說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对曹操重新評价問题。郭沫  相似文献   
2.
南宋是北宋腐朽的大地主阶級政权的繼續,对內加紧剝削,对外妥协投降,一貫享乐苟安。只是由于人民的英勇抗战,才捍衛了国南半壁江山,觅遭胡骑蹂躪;只是由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方社会經济进一步向前發展,才使得南宋政权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在民族矛盾尖銳的情况下,在南宋初年改良措施的影响下,阶級矛盾暫时退居次要地位嗣裨谝桓霰容^安定的环境里,坚持生产劳动,把社会經济向前推进了一步。然而經济发展并没有导致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反而剌激了地主阶級無厭的貪慾。南宋一开始,人民的土地就被剝夺着。民族矛盾的扩大,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蕪,給了地主阶級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政府、官僚、大地主迅速激烈地扩充着自己的庄田。他們随时随地都沒有忘記这一点,只图个人财富增加,不顧民族、国家的利益,是一切剝削阶級的本性。从南宋初年起,政府、官僚、大地主就集中了大量土地,越到后来,土地集中的程度越大,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了高度的發展。同时,随着整个社会經济的發展,土地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配合着一系列問題討論和研究,發表了不少有关历史論文和孷?大大活躍了史学界学术空气,也帮助和指导了我們青年的教学和进修。但是比較宨T性通史新著,特別是明清部分,数量还是不多。李洵的“明清史”出版,在这方面說确实起了些配合作用;由于它原是大学講稿改編的,內容也較通俗,所以常被一般中学历史教师、高等学校历史系同学及有些历史爱好者作教学参考或进修之用。因此,该书自一九五六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去年八月又再次重版,兩次总共印数达  相似文献   
4.
宋仁宗以後,臺諫官在監察官員、參與朝政討論等方面非常活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臺諫官職在宋初大多僅爲本官階,御史臺也並非以向君主進言爲主要職能的機構;從宋太宗到仁宗前期,臺諫制度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既往研究由於較多偏重於將臺諫機構作爲監察體系的一部分加以觀察,因此對於北宋前期臺諫制度的草創過程關注較少,且較爲重視臺諫官的職責内容,而對臺諫官的工作方式——即向君主進言——的重要意義較少提及。本文試圖將北宋前期臺諫制度的發展放回具體歷史情境之中進行觀察,以此對這一進程的政治背景與制度背景作以分析。本文旨在説明,宋太宗、真宗時期,很多外朝士大夫看重臺諫官向朝廷進言、使下情上達的作用,因而反復提出令臺諫官"舉職言事"的呼籲;而君主則時常希望藉敦促臺諫進言的表態,來展現自身廣爲采聽、虚心納諫的品德,特别是在發生某些天災人禍之後,這種需求往往會促使君主推動臺諫制度的實質性變化。正是君主和士大夫以上兩種考慮之間的相互呼應、共同作用,促使北宋朝廷對臺諫制度進行整頓,並最終帶來了臺諫官職的性質從本官到專職言事官的重大轉變。  相似文献   
5.
谈蒙恬作笔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曰:"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已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蒼毫;非免毫竹管也。"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曰:"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作笔,何也?答曰:蒙恬所造秦笔耳,以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以羊毛为被。所为蒼毫,非为兔毫,竹管笔也。"(以上两书皆据商务印书馆1955年重印本)后世学者,根据了这两条记  相似文献   
6.
7.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是我国古典繪画中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很高艺术造詣的一幅名作,对这件名作进行研究,无論在中国传統繪画的闡述方面,发揚实現主义优良传統方面,或在艺术实践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虽然由于占有資料的不足,进行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并不妨碍我們作进一步探討。  相似文献   
8.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重875公斤,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寬78厘米,是我国出土铜器中最大的一件。从鼎的形制花紋風格看,应为殷代晚期(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作品。为了研究这件大鼎的鑄造技术与合金成分,我們在参考了有关資料,征求了一些专家与技术工人(特别是参加过該鼎的修复工作的同志)的意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后,試作以下的初步探討: 一鑄造工艺过程的推测据我們的初步观察,由于这件鼎的形体較大,需要的金属較多,所以在鑄造上需要一些特別的措施才可以順利地完成。我們推測这件大鼎是采用組芯的造型方法,即用很多泥芯組合起来的办法鑄造的(泥芯又称內胎或內范)。鑄造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9.
1957年夏季,我们在河南北部和西部调查了几处石窟和摩崖造像,里面保存着自北魏至宋代数百年间的雕刻艺术。现在简单的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研究。一、浚县千佛洞在县城西南二里浮丘山上,据河朔访古新录载:"山高三十余丈,盘踞六里有峰三层,……千佛寺始建失考,寺内有崖仅丈余,上建阁以祀真武,崖下凿洞二并大小佛像身躯,即所谓千佛洞也。崖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61,(1)
洪秀全是在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日)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后来迁到官禄(土布)村居住。洪秀全在官禄(土布)村开始进行革命活动——组织了拜上帝会。(1843年6月)洪仁玕、冯云山等都在那时参加了。为了发动革命,必须发展组织和寻找一个革命根据地。1844年4月,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外地进行活动,发展了一批拜上帝会会员,但是数量不多,而革命根据地还是没有解决。1844年11月,洪秀全回到官禄(土布)村,留在家中做了两年多的塾师,同时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改邪归正等五篇论文(除改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