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在本溪县小市镇中心饭店地下及其附近,发现两座古代墓葬,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当时未作发掘.1986年4月,该店进行改建,借此时机,本溪市博物馆和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对两座墓葬进行了正式发掘.参加发掘的人员有齐俊、宋珍嫚、佟铁山、邓忠远等.  相似文献   
2.
辽宁本溪县上堡青铜短剑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7月,本溪县上堡村小学校在砌筑渗水井时发现两座石棺墓(编号M1、M2),两墓均见人骨。M1出土青铜短剑、铁凿、陶罐等遗物,M2出土陶罐。施工人员取出遗物之后,又将人骨移葬它处,随即掘毁了墓葬,未予保留。次年1月,本溪市博物馆获知这一消息,当即派人前往现场进行调查,收回墓内出土的全部遗物。10月中旬,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处墓地进行清理,又发现两座墓葬(编号M3、M4),出土陶罐,并在地层堆积中,发现若干陶器残片,有口沿、器耳等。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本是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史称"俗多淫祀",儒释道三教先后传人,改变了其固有的宗教格局.高句丽三教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中原文化有关,更与中原王朝的政治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名称写法的繁乱最为惑人,忽甲忽乙,没有定规。“夷狄之名,古书不必皆同”,究其原因,当系史家对边疆民族情况缺乏了解,耳闻其音,不察其意,仅凭主观印象,随笔拈来同音字拟代,于是臆造了一堆不同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辽宁本溪多年发现的石棺墓及其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溪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太子河上游 ,196 0年以来 ,该地陆续发现了一批石棺墓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批石棺墓的基本资料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溪地区石棺墓的流行时间较长 ,经商周直达战国晚期 ,墓中出土的弦纹壶及青铜短剑 ,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太子河是辽宁境内较大的河流,汉唐时期称大梁水或简称梁水,辽时始称太子河.关于太子河得名缘由,明代至今,说者多认为与燕太子丹有关.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太子河得名与燕太子丹无关,它的含义非常简单,就是大河.燕太子丹死于衍水,衍水是太子河的古称几乎已成定论,其实,衍水应是盐难水,亦称掩滞水等,应是今天的浑江.  相似文献   
7.
五女山城高句丽铁器金相学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五女山城是高句丽第一代王朱蒙建都的纥升古城(公元前37年-公元3年)。在这一时期这一地域铁器的质地、加工工艺、手工业发展水平是冶金史学和考古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深入了解高句丽民族铁器的应用及加工状况,本工作采集了出土于五女山城,多数集中放置在V区T504探方出土的一件铁釜内的铁器,进行金相学研究。为此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作为检测和分析手段。检测结果表明,这些铁器的材质包括生铁铸造器物,局部灰口铸铁、低碳钢、熟铁,兵器和工具采用含杂质少的铸铁脱碳钢材料,铁钉采用含杂质多的炒钢材料,半成品铁块体现了生铁与熟铁相熔折叠锻打的工艺特征,与文献记载的"灌钢"方法之一的"灌"、"辟"相对应,而另一件环形铁器,内缘表面可观察到若干高碳薄层,与中心区域含碳量相差悬殊,并且观察到有石墨存在,显然也与熔融生铁的表面处理相关。这两件样品表明,至少在五世纪初,该地工匠已经在应用施加熔融生铁于熟铁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辽宁本溪等地区出土东周青铜器进行了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在公元前六至前四世纪,本溪梁家M1多钮镜等器物与沈阳郑家洼子M6512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及铅锡砷青铜材质,铅同位素比值指示这些青铜物料与春秋早期的辽西山地存在关联。公元前三世纪,刘家哨和上堡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使用的两类铅料分别与燕及三晋青铜器对应。自商周至战国早期,辽西山地一直是金属资源的缓冲地,汇聚中原和大井提供的不同类青铜物料,并在特定时段影响辽东及朝鲜半岛。战国中晚期以后,金属物料的流通枢纽逐渐东移,促进了辽东山地的社会发展,并推动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东北亚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9.
在高句丽原始宗教中,隧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手文献和音韵的考证,揭示了隧神便是秽神,亦即高句丽后来奉祀的夫余神。传说该神名曰柳花,系河伯之女,其实,柳花本身便是河泊。高句丽史中出现的隧神、夫余神、柳花、河伯,名虽繁杂,不过一神而已,追其根本,乃是高句丽的母系祖先。通过诸多迹象分析,这位高句丽的母系祖先,实际上就是华夏古史传说中的人类共祖女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本溪地区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官印和刻铭铜镜,多为金代遗物,现选介如下: 一、铜印1.契丹文铜印1989年4月,桓仁县八里甸子乡马鹿泡村一位姓赵的村民在山间田地劳动时,发现了该印。印面近正方形,长7.5、宽7.3、厚1.8厘米,印背为一柱状直纽,上部两端抹斜,顶面阴刻“上”字,纽长3.5、宽2、高3.7厘米,通高5.5厘米。印面为篆书契丹文(图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