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考古发现,周代宗庙整体坐北向南,院落内建筑呈“品”字形分布,其中主体建筑多为前朝后寝的“凹”字形,院落南墙正中有门塾,东、西墙或留侧门。西汉至新莽时期,宗庙整体平面为四向“回”字形,院落围墙四面各辟一门,中心建筑为四堂八个共一太室,其四面各开三门,有强烈的四时、五行色彩。从宗庙乐舞、月游衣冠礼制看,西汉诸帝庙形制基本相同,且袭自秦代。秦二世元年的宗庙改革是周至汉代宗庙形制转变的节点,礼县四角坪遗址反映了秦代祠庙类礼制建筑的结构布局。秦始皇所建极庙本为明堂,二世元年将其性质改为始皇庙,其形制又被汉庙继承,遂使秦代西汉宗庙具有一种“明堂式”风格。极庙的设计当以《吕氏春秋·十二纪》为蓝本,后者吸收、整合了战国时列国的月令明堂思想。  相似文献   
2.
汉集灵宫为武帝求仙所建,汉华阴县为高祖八年更名设立,二者均位于华山北麓。《水经注·渭水》对其地望记载明确,本无争议,但近人研究却逐渐将其位置相互混淆。汉华阴故城年代稍早于集灵宫,二者性质、年代和功能均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调查华阴市境内,在此发现并详细调查了杨家城、瓦渣梁等10处秦汉时期遗址,采集到大量可供断代的遗物标本,为解决华阴境内秦汉时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资料。其中杨家城遗址通常被认为是汉"华阴故城遗址",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遗址年代较晚,与文献记载的汉华阴县城不符,反而与汉集灵宫在年代和地望上非常吻合,应当是汉集灵宫遗址所在。考古队在杨家城遗址以东还发现了另外两个重要遗址—瓦渣梁与黄埔峪遗址,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遗址当分别为汉华阴故城和华山祠所在。  相似文献   
3.
秦的早期历史主要指秦在甘肃东部建国及其以前的历史。这段历史在《史记·秦本纪》中有所记载。《史记》称秦是“帝颛项之苗裔”,并且有玄鸟降生的传说。秦祖大费曾帮助大禹洽水,并为帝舜驯服鸟兽。秦人祖先和殷商王朝关系密切,如费昌、孟戏、仲衍、蜚廉、恶来都曾为殷臣。蜚廉和恶来父子是商纣王手下有名的佞臣。周灭商后,秦人的地位大大下降了,但他们驯服鸟兽和驾车的本领却代代传承下去。蜚廉的后代分化出两支,一支逐渐得到了周王的宠信,出了个有名的御手,名叫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功劳很大,被封在今山西洪洞县附近。他是后来战国时期赵国的祖先。另~支就是恶来的后人,地位名声没有造父那么显赫,到了大骆、非子时,已经居住在西方、也就是今甘肃东部的犬丘了。后来发展壮大,建立了秦国。所以说秦、赵在历史上同祖,只是在商周之际才分化开来。  相似文献   
4.
从新石器时代起,灶就成为人们烹饪食物的重要生活设施。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告诉我们,当时的灶比较原始,就是位于半地穴式房屋中心的火塘,形态多呈不规则的圆形、方形或者瓢形。火塘的周围往往又是人们取暖或议事的场所。伴随着居住环境由地下到地上的变迁,灶也经...  相似文献   
5.
周代用鼎制度的东西差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代用鼎制度的东西差别,主要指秦和东方六国或者说东方列国在用鼎制度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从旅游凝视理论的已有研究不足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背包旅游者对亚丁的多感官凝视内容;通过田野调查并依据表演理论,研究亚丁村社区面对凝视所采取的调适机制及空间响应。最后从背包旅游者凝视和社区调适两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旅游目的地的舞台管理者可能采取的管理路径。针对背包客的多重感官凝视和当地社区的反凝视调适,管理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背包客自我凝视、改变凝视内容、促进其对村民正向示范效应而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进行社区反凝视能力建设,帮助原著居民站上舞台,展演其原生文化。本文对多向度凝视及旅游凝视与展演、迷思等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7.
2004年甘肃礼县鸾亭山遗址发掘主要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水发源于蟠冢山,自东向西流,经祁山堡、大堡子山,在礼县县城附近折向西南流,最后汇入嘉陵江。西汉水干流两岸有许多支流,其中较大者有红河、永坪河、漾水、燕子河等。燕子河自北向南注入西汉水,礼县县城正好位于二  相似文献   
8.
梁云  安婷宇 《江汉考古》2023,(6):120-130
“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对考古遗存的一种群体性分类,与古代族群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族群。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关联性,葬俗最强,陶器次之,铜礼器又次之,武器、工具最弱,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居是汉代西域大国,位居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存续约500年,探讨古代中亚的历史文化离不开康居。康居文化的遗存主要是墓葬,目前主要发现于塔拉斯河流域、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北部的塔什干绿洲、乌兹别克斯坦中部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绿洲、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和土库曼斯坦北部的花拉子模地区。墓葬特征为大中型墓葬在地表有土封堆,小型墓或有土石混筑的封堆,比较低矮。端室墓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康居文化主要源自萨尔马泰文化、匈奴文化、汉文化、萨迦或塞人文化、月氏文化,其中萨尔马泰文化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以下简称《语文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纂 ,新疆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 ,系《新疆通志》第 76卷。在《语文志》编纂委员会主持下 ,汇集了新疆大批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学者 ,历经十余载 ,在主编陈毓贵先生及全体编辑、编写人员的不懈努力下 ,于 1 999年结稿。该志出版两年来得到全疆各民族人士的好评 ,各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均未提出异议。这对于一部史志著作来说是极为罕见的。这本巨著之所以成功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笔者以为成功的重要原因来自它的庞大撰稿队伍 ,归功于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