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采用高性能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无损分析了西安北郊战国墓出土的一件铜带钩结果表明,铜带钩基体为铜锡铅三元合金,表面采用鎏金工艺,镶嵌有绿松石,并填充中国紫颜料。结合分析结果,本文初步探讨了鎏金工艺、镶嵌工艺、彩绘工艺和制作流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柴怡  刘尊志  赵兆  张广占  楚展鹏  黄佳豪 《文博》2022,(2):12-34+47+2
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西城际铁路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墓地清理墓葬76座,共出土陶、铜、铁、玉石等质地文物119件(组)。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特征,初步判断该墓地主体应为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秦人平民墓地。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咸阳都城附近居民的丧葬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秦国在统一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西安米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器,以生产工具类占绝大多数,装饰品和卜骨只有少许。骨器制作工序包括原料选择、制作骨料、制作雏形与修整加工等环节,技术手段则有切割、刮削、钻孔及打磨等。对遗址内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和客省庄二期三个时段的对比分析表明,骨器的类别整体上差异不大,但数量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显示区域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进步。对各期骨器与周边遗址同期遗存间的对比分析表明,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诸遗址间,骨器方面的共性较强,较大区域内人们生产方式上有较强的相似性和文化传统上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2012年以来,在西安汉长安城北发现3组7座渭桥,其中厨城门四号桥为战国晚期修建,厨城门一号桥经西汉及东汉至魏晋两次修建,洛城门桥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所建,厨城门三号桥为唐代所造。发掘表明,至迟到康熙时期渭河河道未大规模北移。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航天神光外包项目基础建设中,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墓葬规模较大,形制完整,出土器物种类丰富、组合明晰,其中镇墓兽、镇墓武士俑造型罕见,时代特征明显;男侍俑、骑马俑头戴风帽,有北魏初年晋北地区的特点。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断该墓的时代为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6.
豆卢贤、豆卢弘毅墓志于2017年出土于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志文涉及豆卢氏改姓、豆卢贤家族世系及其与北周、隋、唐皇室的政治、婚姻等关系,为该家族的世袭传承及相关史事增添了新史料。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西安北郊凤城三路百花村百花家园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汉代墓葬。该墓为一座汉代砖室石椁积沙墓(M6),规模较为宏大,尤其是发掘出土的石椁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中所罕见。西安地区的西汉石椁墓,目前已公布的仅有两座,而百花村M6的砖石混合结构,前室砖室,后室内为石椁,外为砖室,且双券并列,这在本地区是极少见的,为西安地区汉墓的结构与葬俗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不仅对研究长安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和丧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研究汉代石作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7~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卓邢村一处建设用地发掘了三座隋唐时期的家族墓,一座为隋大业九年(613年)大理少卿、楚国公豆卢贤之墓,一座为唐咸亨四年(673年)凤州司马、豆卢贤之子豆卢弘毅与妻子合葬之墓,一座无带纪年文物。三座墓形制完整,其中两座纪年明确,出土石墓门、陶俑、墓志铭等文物,为研究隋唐时期世家大族的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西郊大庆路西段发掘了一座唐墓。此墓为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器物有陶俑、陶动物、陶器等,还出土一合墓志。据墓志记载,墓主为唐突骑施质子光绪,葬于唐永泰二年(766年)。此墓的发掘不仅为研究突骑施的兴衰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唐代中央政府与西域部族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