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末五代时期,莆田才士辈出。黄滔(字文江)就是其中的精英代表之一。他工诗、善文,尤擅律赋,是一位全能的文学家,福建文坛公推其为“盟主”。在辅佐王审知治闽的八年间,他力劝闽王放弃称帝,勤政爱民、重教兴学、通海招商,使闽地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大发展,成为当时全国相对安定的地区之一。诚如明黄仲昭在《八闽通志》中所言:“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其身为节将,滔规正有力焉。”黄滔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谥忠惠,福建莆田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中,敢于冲破封建官场妒贤嫉能的陋规恶习,善于举才、选才和用才,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人才思想,这在九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对我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科举史上.一个地方出现多名文状元或武状元的并不鲜见,然而.同一科文、武状元出自一个地方却十分罕见.据笔者所查.这种情况仅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出现过一次.这便是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的文状元徐铎和武状元薛奕。  相似文献   
4.
在以文教立国的宋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正如名相王安石所言“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①。同样,宋代兴化军(今莆田)教育的发展既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对当地文化水平的提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并最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良性互动促成兴化军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即有规模壮观的官学(军学、县学)和遍地林立的私学(书堂、书院)。  相似文献   
5.
江春霖(1855~1918年),字仲默,号杏村,晚年号梅阳山人,莆田县梅阳村人。“自少刻苦,尚志节,粗衣恶食,至为朝官而不改。”(《福建通志&;#183;列传》)  相似文献   
6.
傅庆定  林祖泉 《福建史志》2006,(2):23-24,34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为八闽名郡。莆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科甲鼎盛名闻遐迩.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莆田市现辖有城厢、荔城、涵江、秀屿四区和仙游县,人口300多万。它北连福州市,南接泉州市,西依戴云山脉,东南濒临台湾海峡,镇八闽水陆之要冲,区位优越。背山面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及众多的岛屿,是莆田兴市的宝贵资源;独具特色的“海上和平女神”湄州妈祖及其信仰传播所形成的妈祖文化。更是扩大莆田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7.
理学,作为一种思潮,滥觞于北宋初年.由范仲淹、欧阳修以及胡瑗、孙复、石介、陈襄等人开其端,逐渐形成一股批判魏晋隋唐以来佛道思想、复兴儒家学说的思想洪流。至北宋中期.这种思潮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其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北宋末南宋初,理学在福建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八闽大地上理学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知名理学家.莆田人林光朝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一种选官制度。它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善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先后经历了1300多年。宋代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太祖创立的殿试制度,使分级考试逐层选拔臻于完备,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革贡举后.进士科成为科举中惟一的科目,不但为同时代的辽、金所仿效,而且为后来的元、明、清所沿袭。同样,宋代莆田(时称兴化军)在其科举史上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可以说达到了顶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由此可见,《通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郑樵(1104-1162年)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他博学多才,不仅在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氏族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代表作《通志》既是一部体现其史学思想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反映其自然科学精神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