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作者介绍了对欧洲制盐陶器(briquetage)的最初识别,随后又对重要的史前盐业作了评价。Seille河谷的briquetage是欧洲铁器时代盐业生产的中心。那里残存的破碎制盐容器堆积高12米、长达半公里。通过运用新的技术绘制的地图显示出盐泉、作坊及炉灶的位置。由此可知,当地的盐业生产经历了两个繁荣时期:它们分别为公元前8-前6世纪和公元前2-前1世纪。  相似文献   
2.
过去已发掘的战国两汉时期铁作坊数量不少,但尚未有专文探讨如何通过整理废弃冶铸遗物来认识作坊性质。本文以最近新发现的陕西杨凌铁作坊为材料,讨论铁器手工业作坊的研究目标,以及在缺乏生产设施资料的情况下对废弃冶铸遗物的分类、记录的标准以及科技分析方法,望有助于对铁器手工业的考古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郴州地区战国铜器的冶金分析进行系统介绍。根据成分和金相组织分析,郴州地区铜器的合金与制作技术与楚地其他已有资料显示出较高一致性。同时若干铜器的制作也有不同于以往同类铜器分析之特点。本文指出,分析结果不单丰富了对战国时期楚式铜器制作工艺的认识,楚地不同区域铜工业的地方特点也值得再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汉代铁器手工业的组织形式,一直以来讨论较多,却未有定论。本文提出,手工业作坊出土的陶容器的组合,有助于讨论作坊工匠的居住与组织形式,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线索。本文以陕西邰城铸铁作坊为案例,首先利用类型学建立分期框架,探讨作坊可能的运营持续时间。经统计分析,本文发现邰城作坊中炊煮陶容器的比例甚少。这一现象在西汉时期其他县级手工业作坊中相对普遍,但与战国时期作坊工匠居住于作坊范围内的情况不同,进而提出这一现象可能与工匠的居住和工作模式密切相关。本文指出,作坊出土的陶容器组合情况表明工匠可能不在作坊区内长期生活;铸铁作坊中工匠的身份可能也为雇佣工人,家庭式手工业作坊生产者的可能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初步分析周公庙遗址商周时期聚落10个属性不同单位的动物骨骼,探讨该聚落中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单位中动物骨骼的种属、消费部位与年龄的分析显示,聚落中不同性质的功能区间消费动物种类及部位的差异可能并不明显.聚落肉食资源的生产、屠宰与消费可能在不同的地点,对动物的屠宰也并非皆与最大化地利用肉食的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