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4月,武陟县城东北15华里的亢杨村出土一块唐贞元年(公元789年)阆州阆中县令崔惟悌的墓志铭(图一)。墓志为青石,正方形,长宽各49.7厘米,厚19厘米,无盖。志文阴刻楷书21行,行21字,并有阴刻浅线分格全志共554字。墓志全文如下:大唐故阆州阆中县令上柱国崔公墓志铭  相似文献   
2.
出土的古代青铜器,其埋藏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出土时有的虽保持了器物的外形,但挪动时可能裂开;更为严重的,还可能已经没有铜胎,仅剩下腐蚀后生成的氧化钢锈块或粉末。还有一些器物虽然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没被腐蚀,暂时保持其器物的原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仍会继续腐蚀。总之,被腐蚀的青铜器,出土后必须进行保养、加固、修复,对此我们在修复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3.
当阳窑湾陈家坡东周墓葬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2年春,宜昌地区第二期文物考占干部训练班在当阳县发掘刘家冢子东汉画像石墓①和考古调查②以后,还在窑湾陈家坡配合砖瓦厂取土进行过土坑墓葬的清理发掘。陈家坡墓葬是楚墓,由于训练班结束以后资料的辗转,部分线图、照片已丢失。陈家坡是沮河畔的一个楚国墓地,所发掘的墓葬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将这批不够完整的墓葬资料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陵峡北岸周家湾山岗遗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陵峡北岸周家湾山岗遗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6月在配合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组织三峡考古发掘小组,前往大坝工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古遗址发掘工作.在发掘苏家坳周代遗址过程中,调查发现了周家湾山岗遗址。周家湾遗址是一处较特...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杨权喜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土地湿润,气候温和,西部山区历来盛产油漆。广阔的江汉平原,江湖密布,地面多被水田复盖,地下水位较高。战国秦汉墓葬多为深埋的竖穴式土坑木椁墓,而椁室四周又惯于用白膏泥或青膏泥填塞密封,出土时椁室内往往都有...  相似文献   
6.
花边陶盆,城背溪文化的重要陶器,1984年湖北省枝城市技城北遗址出土。泥质陶,夹少量细砂和碳,股质褐色,内外表面均涂有红陶在,并经打磨,略有光亮。折沿上仰,花边,呈21个花瓣状,敞口,无颈,腹壁略内斜,底较宽,底中部微内凹。上腹部为素面,下腹至底部饰浅绳纹。口径34.6、底径16.8、通高15.6厘米。城背溪文化为湖北省境内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相对年代为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5000年。这种文化十1983年发掘了它都(分枝城市)城背溪遗址之后定名,分布地点集中于枝城市境内的长江边上和长江西陵峡东段一带…  相似文献   
7.
策仁旺杰,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喜绕尼玛朵喀夏仲·策仁旺杰(公元1697──1764年)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清康熙三十六年(藏历第十二绕迥阴火牛年,1697年)策仁旺杰出生在拉萨北面的达陇地方(今西藏林周县境内),属呷司家族。这个家族按照...  相似文献   
8.
1975年湖北省江陵考古工作站收到当地农民交来的两把巴式铜剑,并暂存于工作站的太晖观内。这两把剑是纪南城附近农民所交,应为当地挖出。巴式剑在纪南城及其周围少见.具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铜剑1,完整。为柳叶形长剑,有脊,首部有二穿。一穿在首端正中,一穿在首脊侧。素面。剑身一面铸有一只虎的图形,虎的尾部有三个符号,组成常见的“巴蜀徽识”。剑全长65、最宽处4.6、首部长10.5厘米(图一,3;图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二年六月,武陟县城北二公里龙睡村群众在村北岗地耕地时,犁出商代晚期铜爵一件。铜爵通高21、口径8.2、腹深10.5厘米(图一)。口沿对称立两个菌状柱。(一残),柱上饰以水涡纹。腹底圆鼓下为三棱形足,足尖外撇。腹部饰饕餮纹,腹  相似文献   
10.
武陟县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处于河内盆地的东南地带。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宁郭公社大驾大队社员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古代墓葬一座,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陶器,其中青铜器保存基本完好,已运回县文化馆保存,现将此墓清理情况介绍于后。该墓位于武陟县西北20公里宁郭公社大驾村北地400米处,墓呈长方形,方向北偏西35°。墓的北半部已被破坏,南北残长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