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刺桐与缎子     
《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Zaitun非“刺桐”而是“缎子”》一文,引中外有关记载,认为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和非洲摩洛哥的伊本巴都他(即伊本白图泰)所到的Za-itun港口不是旧说“刺桐”,而是“源自英语或法语的Satin,也就是‘缎子’的音译”。这...  相似文献   
2.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回答杨志玖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丝伍德博士(汉名吴芳思)1995年所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关注和议论。此前,怀疑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学者也有几位,但只...  相似文献   
3.
杨志 《神州》2012,(24):70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继续和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目标之一。加强中学德育建设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当前中学德育存在着学生拒绝、排斥接受道德教育的倾向,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且很难较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冲突问题。德育生活化为中学德育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实现德育生活化的原则是:(1)重视中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要求;(2)发挥体育课堂上的德育教育;(3)引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马可波罗书的真实性自问世后即受到一些人的怀疑。经过法国学者颇节(G·Pau-thier)、英国学者玉尔(H·Yule)等人的辩解和欧洲人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扩大,这个问题似已解决。但直到本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福赫伯(Herbert Franke)仍就其中某些疑点而对其是否到过中国提出怀疑;70年代美国学者海格尔(J·W·Haeger)  相似文献   
5.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十八章第一节“元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中有“经济的破坏”一项,课文短简,但内容头绪很多,需要落加以补充,个别地方还应该修正。本文就是对这一项的一点疏证。同时,单用“破坏”两字并不能概括元代社会经济的全貌,因此在第二节又提出了个人对这一问题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