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苦命丈夫,咱俩牵手共走滴血人生路文/杨小刚栏目主持人:王长春我是在一位朋友那儿听说了这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的。四月的一个星期天,经过七弯九拐,我终于在古都南京的一个偏僻角落,敲开了这对苦难夫妻的家门。正在书桌前制图的男主人陈旭听我讲明来意后,眼中闪着...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墙古砖在露天环境下经历了上百年的侵蚀,表面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风化产物。为了揭示城墙表面风化病害成因与腐蚀机理,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热分析系统和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对盐析、剥离和泥化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腐蚀性盐类是导致古砖腐蚀的重要因素,盐析样品的主要物质组成为碳酸钙、石英、硫酸钠和硫酸钙,剥离与泥化样品有着相似的物质组成,均与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盐的作用有关;风化主导因素为Na2SO4转化为Na2SO4·10H2O产生的结晶应力,以及Ca SO4水合结晶压力,其中Ca CO3与Ca SO4的转化是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南陵出土部分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南陵县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其古代矿冶遗址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本研究对南陵出土的不同年代和类别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测及合金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容器存在铜铅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是热锻淬火的容器却不含铅,含锡量恰好位于适合该工艺操作并具有良好性能的区间。兵器、工具、车马饰均为铜锡二元合金,说明当时的工匠对于合金成分配比与性能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越式鼎腹部样品具有热锻淬火马氏体组织,同样的金属结构还见于汉代铜锣等乐器、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青铜剑、江都大桥镇南朝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多件青铜容器,而镇江地区出土吴国青铜戈则具有铸造淬火组织,工艺稍有差别。这些器物中发现高锡青铜淬火组织不是偶然的,高锡青铜热锻淬火技术至少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用以改善高锡青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汞齐鎏金技术起源于战国之前,该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青铜器的可观赏性和耐腐蚀性,给东周青铜文化带了一股新气象。鎏金青铜器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环境之中,出土后往往被一层坚硬的锈蚀物所覆盖,严重影响了文物外观,也不利于文物的保存。目前,鎏金青铜器除锈方法主要有化学湿法除锈,激光物理除锈,机械除锈法等方法。本研究依据鎏金青铜器腐蚀特点,采用复合水凝胶体系构建鎏金青铜器除锈新方法,以丙烯酸和聚乙烯醇为成胶剂,以弱酸性的甲酸和半胱氨酸为清洗组分的复合凝胶清洗剂。实施案例显示:该凝胶除锈剂可以实现对覆盖于鎏金层之上的赤铜矿、孔雀石和蓝铜矿等铜锈的高效去除,不污染文物表面,适用于复杂表面清洗,能够减少湿法清洗中清洗剂在鎏金层中扩散而产生的腐蚀破坏,符合文物保护"最小介入"与"不改变文物外貌"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三峡地区汉至六朝时期所出鎏金铜棺饰的时空分布、类型、来源及使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鎏金铜棺饰是三峡地区汉至六朝墓群中出土的一种木棺装饰物,西汉中期受中原汉文化影响而出现,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随墓葬形制、神仙思想的变化而逐步发展,东汉晚期与三峡地区民间信仰进一步结合而发展至顶峰,六朝时期已不再流行。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矿料来源和产地研究,是青铜时代至关重要的考古问题,也是考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比较青铜器样品和矿床的Pb同位素分析数据,可以进行青铜金属原料来源的产地研究.为此,本工作利用MAT262固态离子源型质谱仪对重庆地区云阳李家坝遗址,涪陵小田溪墓群,万州大坪墓群,开县余家坝遗址东周时期巴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和比值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合金中铅都为普通铅,而非放射性成因铅.实验数据反映出206Pb/204 Pb比值分布在17.4630 ~ 18.6960,207 Pb/204 Pb比值分布在15.5573 ~ 15.8490,208 pb/204 Pb比值分布在36.7828 ~39.3869,除了两个数据外,大部分器物铅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几乎重叠,显示了稳定铅源的存在.此外,这批数据与滇川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底苏和大梁子矿床数据分布范围相近,局部重合,表明其铅料来源与这一地区有着一定的关系.实验结果反映了重庆地区东周青铜器群在铅料来源上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说明了巴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青铜冶铸业,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7.
兵器和兵器工具是青铜时代中两类非常重要的青铜器,体现了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科技的发展水平。余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含有8.20%的Sn元素,表明青铜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同时,这些大多数经过了热处理、热锻处理的青铜器,可以减少或者消除8相,或者形成小晶粒,都能够改变青铜的组织结构,有效地提高青铜合金的塑性。总而言之,余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兵器和工具中较多地使用了铸造热处理技术以及热锻冷加工技术,可以提高青铜器的塑性,这些表明重庆地区早在战国时期已经掌握了利用热处理、机械加工技术提高青铜合金性能的技术,反映出该地在青铜器制作方面已经具备了高超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手段,检测分析了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金相和合金配比,发现青铜容器普遍含有较高的铅(7~22%),兵器含有较低的铅(3%左右),符合青铜器的铸造要求。另外,其中一件青铜甬钟含有13.86%的铅,表明这一地区在钟类乐器制做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