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印塞与后印希王国之存废及其年代学问题 从公元前180年开始,印度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建立了诸多希腊化国家,史称印度一希腊王国(Indo-Greek Kingdom,简称印希王国),有时又称希腊一印度王国。约公元前130年以降,塞种逐渐南侵诸印希王国,约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100年,塞种首领毛乌斯(Maues)以罽宾为中心建立了印度一塞种王国(Indo-Scythian,简称印塞王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中国沙漠之城敦煌附近的佛教洞窟内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写本,书写着多种语言而主体是汉文和藏文的写本现收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英国大英图书馆,其中的藏文内容构成了本文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自1805年武威首次发现西夏钱币窖藏以来,西夏钱币陆续有所出土。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甘肃等地陆续有一批西夏钱币的出土,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70年代末,特别是到了80年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关于西夏钱币出土的报道屡见于报刊,这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如汤杰罗(A.van Tongerloo)在《摩尼教寺院卷(Manichaean Monastery Scroll)》①中所言,在吐鲁番绿洲发现的回鹘摩尼教献中很少有叙及高昌回鹘王国寺院,述及历史事件和当时国王的献也数量有限。即使在这为数不多的残卷中还有一些内容不清,至今无法明  相似文献   
5.
杨富学  杨琛 《民俗研究》2024,(1):137-144+159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多有关于燃灯仪式的记载,尤其在《点灯七层科册》《奏申牒疏科册》和《祷雨疏》中最为频见,其功用主要集中在奉请神明、修持功德、禳灾拔度上。然而原始摩尼教乃至拜火教文献中均无礼灯、燃灯仪式的记载,反而在中国境内流传的佛教、道教、祆教以及闽地的民间宗教仪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灯仪。摩尼教灯仪并非是其原生的仪轨,而是在东传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主要是通过汲取中原地区流行的华化佛教、道教乃至本土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而成。祆教虽在燃灯仪式上和摩尼教具有相似性,但霞浦摩尼教灯仪与祆教灯仪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蒙古豳王家族与河西西域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豳王为元代诸王之一,始祖为察合台系的出伯、合班兄弟,形成于14世纪初期,包括豳王、肃王、西宁王和威武西宁王,分别驻牧于酒泉、瓜州、敦煌和哈密.豳王家族虔信佛教,但史书了无记载,幸赖敦煌、酒泉等地发现的各种文献,依稀可以考见豳王家族事佛活动之一斑.从中可以看到,豳王家族不仅对西域至敦煌间的佛教活动进行保护,而且常以供养人的身份出资兴建佛寺、修缮洞窟、塑造佛像、抄写佛经,尤其是对酒泉文殊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之多处石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受其影响,西域至敦煌间的佛教在当时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使河西石窟的营建活动在元末渐趋高涨,莫高窟、榆林窟现存的14处元代洞窟大都为元朝晚期之遗存.  相似文献   
7.
杨富学 《文献》2001,(2):76-88
1985年,珍藏河南省濮阳民间达600余年之久的由西夏遗民唐兀崇喜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编成的《述善集》一书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8.
庄浪石窟指的是甘肃省庄浪县城东十六处石窟的总称。初建于北魏晚期,经西魏、北周、唐、宋、元、明至清诸代,形成了今天的八大寺群:云崖寺、红崖寺、朱林寺、大寺、西寺、朝阳寺、金瓦寺和佛沟寺,另有木匠崖、三教洞、殿湾、店峡、陈家洞、石窑河滩、红崖湾等多处石窟群。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献P.2977记载了中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情况,内容可与唐代文献有关记载相印证,并可弥补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以之为据,结合20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并参稽佛教典籍及地方史志的有关记载,十九座阿育王塔的地理方位、兴建年代、演变历史及保存现状等,大都可以稽考。十九塔中,除曾经存在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崇教寺塔、敦煌市西大乘寺塔、武威姑臧寺塔及四川崇州怀远镇晋原县塔失考外,其余十五座都有遗迹可寻。这些塔据说都是根据印度阿育王塔原型仿制的。根据敦煌石窟壁画、云冈石窟雕塑,尤其是鄮县阿育王寺阿育王塔及近期于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阿育王塔的原型应为宝箧印塔。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禅宗历史上,达摩祖师信衣袈裟的传承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敦煌发现的《历代法宝记》写本对其有详尽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当祖衣由达摩传六代至慧能后,便被武则天转赐给四川高僧智诜法师,再传四代至无住而消失。祖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蜀地禅宗的发展。《历代法宝记》对达摩祖师信衣袈裟在四川传承的记载是可信的,并非杜撰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