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徽州书院的官学化与科举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徽州书院官学化的途径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形成于唐、五代 ,发展于宋、元 ,兴盛于明、清 ,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发端于私学 ,原属于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机构。但在古代专制制度的社会条件下 ,书院从它建立的时候起 ,就很难逃脱官学化的命运。徽州书院自然不能幸免。现在的问题是 :书院的官学化到底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学术界的一般观点是 ,“官府对书院掌教聘任权的控制” ,“官府对书院经济、田产的控制和干涉”是书院官学化的两个主要途径 ① 。如果说这是就全国书院官学化的一般情况而言 ,那么徽州书院却并…  相似文献   
2.
“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木材贸易是徽商经营的四个主要行业之一。徽商从事木材贸易的时间早、人数多、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阔,在徽商商业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工业出现以前,木材是建造房屋和制作车船、工具乃至家具所使用的基本材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致有的西方经济史学家把大工业以前的时代称为“木材时代”“。因此.徽商的木材贸易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徽州地处皖南山地丘陵区,“农力最为勤劳,绿地势陵绝.厥士刚而不化””,不宜农作物…  相似文献   
3.
徽商与清代汉口紫阳书院--清代商人书院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 ,徽商不仅致力于徽州本土的文教事业 ,还纷纷在侨寓之地创办书院 ,以为相从旅邸的子孙就学成名计 ,而汉口紫阳书院则是其中的典型 ,汉口紫阳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业经济发展和徽商“贾而好儒”的产物。从汉口紫阳书院的创建、功能及经费的经营中可以窥探明清商人书院与传统书院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琳琦 《安徽史学》2014,(2):114-121
徽商研究不仅是徽学研究中的基础领域,也是明清商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商研究硕果累累,学界就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主要地域、主要方式、资本积累,以及徽商的特色等,形成了大体一致的意见。但徽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如徽商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徽商衰落与近代转型、徽商精神的总结与凝练等等,仍然是众说纷纭,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梳理,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清,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的兴起和理学发展曾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血肉联系。”①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故乡,其书院教育一直十分发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宋元时期,徽州所建书院即有47所。到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学术的进一步繁荣,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以及商人在财力上的支持,徽州的书院教育比前代更为兴盛,明末即有“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②之说。从目前拥有的资料来看,整个明清时期,徽州新建和重建的书…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安徽省史学界积极响应党中央思想解放的号召,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全省甚至全国史学界的拔乱反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0年来,安徽省史学界围绕文化强省战略,致力于安徽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成绩显著:一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化,二是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三是国家社科基金有关安徽历史文化的立项课题不断增加。文章还对安徽文化区的划分和安徽文化精神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安徽可以划分为皖北、皖中和皖南三个文化区,安徽文化精神可以凝练为重思辨、重表达和重致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士商关系发生了变动,但这种变动并非基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商人与士人都未对商业实践进行价值重赋,商人所自信的是对士人之道的践行而非商业实践;士人对于商人的肯定以及所谓“新四民论”,底层逻辑是士人阶层对本身的反思与批判。因此,士人才是明清士商关系中的自变量。商人的自信实质上是对士人的质疑,这一方面基于商人自身对士人之道的实践,另一方面源于士人在财富下的异化。这种异化被正统士人批判为“士风日下”,士人也开始被质疑是否言行一致。这些批判与质疑则揭示出,士人之道已在实践与观念上破产。  相似文献   
8.
正"明清以来早期工业化进程,是研究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课题。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当代中外学者已有不少突出的成果问世。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资本、组织、市场、劳动生产率等角度进行考察,较少注意到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转化问题,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9.
光绪年间徽州秀才胡廷卿具有亦绅亦商的多重角色,他既为村民提供教学、治病、看八字、合婚、择期,以及祀会管理等服务,从中获取束修、"喜包钱"等收入;与此同时,胡廷卿又购置茶园地,生产、销售红茶,并投资茶号,成为茶叶贸易商人,并从商业经营中获得收入。胡廷卿在乡村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多重角色与多样收入现象,较为具体地反映了晚清乡村士绅谋生方式及其收入变化的实际形态。其中,塾师收入过低是胡廷卿谋生方式转变的内在原因,而自身的文化素养、乡村自然经济资源、徽州经商传统和市场发展状况,则是其谋生方式转变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琦 《安徽史学》2001,(1):2-5,37
宋元时期,徽州地区基础的启蒙教育相当繁荣。这种繁荣,具体表现在:官立为辅、私办为主的蒙养教育体系形成;一大批理学名儒热心训蒙事业,同时“择师教子”亦在徽州形成风尚;以及童蒙教材的大量编写,并形成区域特色等三个方面。造成这种繁荣的原因:其一是与徽州大族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有关,其二是与新安理学的兴起紧密相连,其三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