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1年7月,河北承德县大郭林子乡村民在锄地时发现一批燕国刀币。刀币装在一绳纹陶罐内,出土时陶罐已破碎。当地的文物保护员立即将刀币送交县文物保管所。 这批刀币重47公斤,约3100多枚,画文皆为“明”字,背文较为复杂,可分为三大类,即“左”、“右”、“(?)”三字或以这三字为组合,如“左二”、“左▽”、“左下二”、“右(?)”、“右介”、“右▽”、“八”、“上”等(图1—11)共140余种。其中“右  相似文献   
2.
史学研究的认识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实事求是”的进程。具体地讲,在史学研究的认识进程中,人们会遇到这样三个概念:史事、史实、史是。这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在史学研究中,占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体现着主客体的对立和统一。如何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史学理论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任务。笔者认为,只有从“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明确史学研究的认识进程中所包含的具体步骤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承德县西三家村、旗杆沟村发现战国墓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76年春,承德县上板城镇西三家村在边家沟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两座。从1976年春季以来,西三家村砖厂在取土中曾多次发现古墓,共保存下来遗物三批。1986年10月,承德县六沟镇旗杆沟村,村民在院内挖水井时发现古墓一座。各墓出土的遗物都是陶器,未见其它器物。 这些古墓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边家沟、砖厂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1.6—2.5米;旗杆沟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3.1米。清理中,在出土陶器附近都发现人骨架和木质葬具的残痕,因破坏严重,墓的平面及结构已无存。墓内出土的陶器皆为泥质灰陶,主要器型有鼎、豆、壶、罐等,其它类型的陶器较少。现将遗物分别介绍如下: 一、边家沟陶器 Ⅰ式鼎:1件。子母口,腹深且鼓,圜底,弯足外侈。素面。盖呈半球形。口径10.5、高13厘米(图一,1)。 Ⅱ式鼎:1件。子母口,丰肩,长方形耳,耳上有穿,圜底,短足外侈。素面。口径14.2、高9.5厘米(图一,2)。 豆:2件。子母口,鼓腹,短柄,圈足呈喇叭形。柄上饰弦纹。口径16.2、底径14、高23.2厘米(图一,3)。 壶:2件。一件为长颈侈口,鼓腹,腹两侧有兽首形耳,圜底,圈足外侈。器表饰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却时常听到一些学者大谈科技发展给人类道德造成消极影响的警世告诫,社会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内)形成了科技发展道德必然衰落的悲观论。本文拟对这种道德悲观论进行探讨和分析,弄清其含义及错误的原因,捋清其历史沿革,以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一、道德悲观论的含义及其分析道德悲观论是未来学中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道德的影响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其核心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会导致人类道德的滑坡,产生人类道德进步的负效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道德堕…  相似文献   
5.
1941年1月11日晚,重庆化龙桥蜥华日报》报馆内灯火辉煌,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的一些领导和报馆工作人员,正在庆祝《新华日报》成立三周年纪念会,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及叶剑英、邓颖超到会。会上,周恩来作了简短发言,对《新华日报》的工作作了一些指示。这时,红岩八路军办事处的两个机要人员满头大汗快步走进会场,把一封标有AAA符号的特急电报交给周恩来。周恩来拿着电文的手在微微颤抖,目光急速扫视电文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林 《东南文化》2021,(1):161-167
考古文物是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核心展品,在其主要社会职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考古学阐释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物证史法、情境展示法、关联阐释法等已被逐渐应用到博物馆展陈中.但以传统考古学为核心的阐释方法在公众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单一视角与多元需求的矛盾、学科思维与展陈逻辑的矛盾、学术规范与启发教育的矛盾.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7.
李林 《近代史研究》2020,(3):149-15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威尔逊·基尔发明学校市制度,并在美国多地公立学校推行。1919年前后,学校市制度被引入中国,并借助1922年新学制的颁行及公民教育的倡导,于二三十年代在全国多省市中小学校推行。其间,社会各界合力塑造出学校市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知识氛围,助力该制度的推广。然而,制度实践对制度设计的偏离,以及此种学校内“政治拟构”与“学校社会化”本旨的差异,也让学校市的组织架构及精神内涵不断发生异变,终在1930年代中期以后淡出学校场域。  相似文献   
8.
宣教部(或称群工部)是博物馆三大业务部室之一。传统观念认为:“群众工作部主要负责接待、组织观众、陈列讲解及其它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国的博物馆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资金匮乏,陈列展览严重“老化”;另一方面,观众对展览反应冷淡,博物馆门前冷落,观众寥寥。面对这种困难局面,宣教部同仁开始重新认识宣教部的职能、地位和宣教工作的意义,深入反思以前的工作方法,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更加科学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宣教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博物馆门…  相似文献   
9.
郭晨浩  李林霏  夏显力 《人文地理》2022,37(1):81-89,115
本文构建了"劳动力流动—地方感—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913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Boot-strap 方法验证了 地方感在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家庭劳动力外流抑制了农户参与...  相似文献   
10.
李林 《文史月刊》2012,(Z3):236-236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高校外事工作的性质与任务,以及如何做好外事管理工作,如何良性发展高校外事工作。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