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地区出土的《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怀柔伯施聚墓志》是一方非常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石刻文物。墓志主人施聚声名显赫,镇守辽东数十年。经过考释后发现墓志内容涉及到明朝诸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与《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互补,对研究明初辽东地区边政提供有益的历史信息。另外通过对志文内容重新释读考证,对其他学者观点进行尝试性补充和更正。  相似文献   
2.
辽阳市博物馆藏辽代"女真鹿官户太保印",印文"太保"二字篆刻铸造工艺比较粗陋,以致于存在缺笔现象很容易造成误读。根据馆藏该方铜印材质规格和篆刻铸造工艺,推测是地方低级别官员。"女真鹿官户太保"与《辽史》中记载的"监鹿详稳司"、"监养鹿官"、"鹿人"属于同一管理机构系统。该印铸造时间应是在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前,而且在辽东山地地区发现该印,推测应与辽代部分女真人南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
经过研究认为,辽阳博物馆藏的一方金代塔铭主人不是彦公,而是塔铭记载的澄公。塔铭记载内容客观反映金代东京辽阳地区渤海遗民群体崇信云门宗的历史信息,是研究金代东北地区佛教传播难得的珍贵材料。塔铭被损坏遗弃于井中推测是与金末辽东地区战乱有关。与此同时,对其他学者已发表文章中的部分观点进行尝试性更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辽阳博物馆收藏有两件1988年出土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石嘴山汉墓中的西汉刻铭铜器,其中的铜魁应为铜承盘,与同墓出土的铜熏炉是一组器物。两件铜器所刻铭文为研究汉代计量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汉代辽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5.
李智裕 《北方文物》2012,(3):98-100
辽阳博物馆馆藏《明镇国将军都指挥陈通墓志铭》是一块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墓志。通过对墓志中部分脱落文字的补释可知墓主人陈通是明初西北边疆地区重要将领曾代表明朝中央政府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进行交往,后因官场倾轧被贬官戍边辽东。其父陈敬以及其祖父陈良也均任职过明朝边陲要地,其后代多与边陲地区军官武将之间相互联姻。经过考释后发现墓志内容涉及到明初诸多西北边疆地区重要人物和事件,可与《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互补,对研究明初西北地区边政提供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辽阳博物馆藏一件战国有铭文兵器,长14.5、宽3.4厘米,圆筒形銎,骸上一孔,脊隆起,有凸棱,脊两侧有血槽。狭前锋,尖锐。矛体剖面呈菱形。骸中部双面刻篆书铭文,1977年出土于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喇嘛园。《辽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集》中认为该件铭文兵器为铜矛,一面4字为“口徒杜阳”,一面为“衍”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