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在社会史论战影响下,傅衣凌确立了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基本问题意识。此后十余年,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始终是傅衣凌分析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工具,但他不再像社会史论战者那样“为公式牺牲材料”,而是开始尝试处理规律的普遍性与中国历史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也不再“把方法当结论”,用理论方法来代替历史研究,而是将宏大的理论问题具体化,通过具体、细化的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的真确与否。傅衣凌的这些特点,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整体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的沿革地理研究与其"古史辨"宗旨一脉相承。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对古代地理问题的征实性考证,并非转向"建设"或"释古"的表现,而是其辨伪视角在历史演进方法基础上的调整,即顾颉刚研究沿革地理,乃是要利用比此前所用思想、观念等历史演进系统,更为客观可靠的古代地理知识为依据,来拆解传统古史说与客观上古史的关联,进一步坐实其战国、秦、汉造伪说。围绕顾颉刚及"古史辨"而出现的诸如"破坏"、"建设"、"疑古"、"释古"等概念,都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不宜仅取其字面意思随意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史学中的诸种"社会史",多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探究其演变特点,这反映了中国史学的政治史书写传统的社会化、世俗化转向。"社会史"书写的演变,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近代中国史学界从进化论一家独大到日趋多元的演变特点;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史家的历史书写理念,从以中国历史为西方理论作注脚,到回归历史学本位的趋向。与之相关的史学社会科学化,同样经历了从辅助"史料考订"到进行"历史解释"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正>自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说,引发古史辨,至今已有百年。在百年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发生过很多学术论辩,但如层累说一般引起反响之强烈、争议之持久、影响之深远者,则屈指可数。学界围绕层累说、古史辨的诸多讨论,不乏深刻见解,但对顾颉刚的古史观念也存在一些误解。因此,本文拟就其中几个基本问题,略陈管见,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9月13—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学者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为论坛开幕式发来书面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代表院长宣读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主持。本次论坛围绕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