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三同志,在文革期问遭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于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含冤逝世。终年68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于1980年3月20日党中央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举行了有千余人参加的追悼会,为李立三公开平反昭雪。追悼会由彭真同志主持,邓小平、胡耀邦等中  相似文献   
2.
一个伟大的女性,在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酷斗争中,用她坚贞的信念雕刻了自己的革命形象──我在李立三身边工作,差不多天天都要与李莎打交道。这位来自苏联的夫人,虽然在气质和风度上有些“洋气”,但她对工作人员始终是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我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融洽的。但是,毕竟由于有着“首长夫人”和“外国人”这层“隔膜”,所以对李莎个人的更多情况可说是毫无所知。1996年,是李莎来华工作50周年,为了深入了解她不寻常的一生,征得李莎的同意,我前往北京,再次住进李莎家里,对她进行了十多天的专访。李莎沉重地向我述说了她坎…  相似文献   
3.
1963年夏天,李立三全家在北戴河休假,住在东山宾馆。那里距专家疗养院很近。一天下午,我随李立三去专家疗养院着望美国朋友、北京积水潭医院性病和麻疯病专家马海德,德国朋友北京积水潭医院内科医学专家米勒,并在一起玩了半天桥牌。当我们在院内与马海德、米勒告别时,巧遇路易斯·斯特朗。李立三与斯特朗一见面,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相互热情问候,致意寒喧。李立三诚挚地邀请斯特朗去作客。斯特朗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当即约定了时间。回到住处,李立三把邀请斯特朗来作客的事向妻子、孩子和工作人员作了交待,全体齐动员搞卫生,厨…  相似文献   
4.
我在李立三身边工作期间,只知道李立三先后共有6个孩子,2男4女,都有过接触和交往。但是,在李立三离开人世17年后,1984年11月17日我抵达湖南省醴陵县参加李立三故居开放典礼时,见到一对陌生的夫妇:谢志佩和丈夫狄以德。经人介绍:谢志佩是李立三的第五个孩子、三女儿。不免使我感到非常突然,不知其故。后来才问明了缘由。其中有着曲折生动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李立三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人们久闻其名,可又大都不知其详。长期以来,提到李立三的名字,人们往往总是把他与他的错误联系起来,不知其一生为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和功绩。其实,李立三虽然犯过严重错误,但仍不愧为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仅从李立三名字的变迁就可以充分反映出李立三不平凡的一生。据不完全统计,李立三曾经使用过三十多个名字。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城郊阳三石芋园府内。其父亲李昌珪(字镜蓉)是当代一名秀才、教书先生。李立三的父亲给他取的乳名叫“凤生”。据说:李…  相似文献   
6.
李思慎 《炎黄春秋》2004,(9):17-21,29
1999年11月18日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优秀共产党员李立三同志百年华诞纪念。立三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全国解放初期,我在原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随着大区的撤销,1954年9月11日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立三路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一些史学工作者总是把毛泽东作为反“立三路线”的正确代表加以描述。而毛泽东本人,也总是以“正确路线的代表”自居,对李立三大批特批。即使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立三再次公开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并广泛得到全党和国际兄弟党的一致好评之后,毛泽东依然故我。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时,又对李立三批了一通,还把李立三当作知识分子中出坏人的例子。这时,李立三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听完报告回到家中,伏案疾书,直接向…  相似文献   
8.
李莎  李思慎 《纵横》2011,(12):24-29
领导安源路矿罢工胜利经验丰富进入核心领导层 1921年10月的一天,一艘客轮由法国马赛驶出,客轮上搭载着一批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由于里昂中法大学将留法的勤工俭学生拒之门外,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中国留学生开展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  相似文献   
9.
1961年7月,李立三把夫人李莎及二女儿雅兰送上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后,随即带着大女儿李英娜来到北戴河西山中直疗养区,中央分派给他固定使用的别墅。面积虽小,李立三每年夏天都带着全家到这里住上一个多月。这次他到北戴河,还要参加由薄一波主持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简称工业七十条)。为了参加这项工作,李立三在半年前就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深入到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起草小组集中了孙冶方、马洪等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逐章逐节进行讨论修改。8月底由邓小平专程到北戴河主持定稿。8月的一天上午,我到中央办…  相似文献   
10.
她,为实现在有生之年到中国共产党最后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西柏坡看一看的夙愿,不顾年迈,不顾七月流火,风尘仆仆来到这一中国革命的圣地。 她,从北京乘车颠簸四个多小时,一到石家庄就兴致勃勃地前往华北烈士陵园,瞻仰了白求恩、柯棣华、爱德华、巴苏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墓,详细询问柯棣华夫人郭庆兰和孩子的情况,认真听取陵园工作人员对先烈们英雄事迹的介绍。 她,一位满头银丝、中国国籍的俄罗斯老太太,正是蜚声中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的遗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李莎。她原名叶丽莎维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1914年3月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